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初步定位

王萍  
【摘要】: 玉米茎基腐病是全球性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也很常见,且呈上 升趋势,造成严重减产。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上研 究抗病自交系携带的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寻找与玉米茎基 腐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而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对 于借助分子标记开展辅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和进行定位克隆,最终克 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1145×Y331的F_2分离群体为实验材料,1145为抗病亲 本,Y331为感病亲本。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为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lthews)。应用RAPD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的方法(BSA)寻 找与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结果如下: 1、选取Operon公司的Kit A-Z共520个10bp碱基的随机引物对亲本和 抗感病近等基因池进行筛选,145个能在两亲本之间扩增出多态性,40 个引物在抗病池和感病池之间能扩增出多态性。通过多次重复及分 析,其中11个引物能够产生在亲本之间与池之间表现一致的差异带。 即OPA04、OPF09、OPF15、OPI16、OPR05、OPS01、OPS08、OPT12、 OPU10、OPU16、OPZ19。 2、以11个多态性引物对F_2群体60个单株进行RAPD分析,发现 OPZ19_(1500)、OPR05_(1033)、OPA04_(880)、OPF09_(1100)、OPS08_(653)、OPU16_(1000) 与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连锁。其中OPZ19的重组率为16.6%, OPA04的重组率为10%,OPF09_(1100)的重组率为8.3%。 3、将上述6个片段分别回收,克隆在pGEM-T Easy Vector载体上,分 别以克隆子质粒为探针,对F_2分离群体的亲本DNA进行RFLP分析, 结果表明:OPA04_(880)。为多拷贝序列,OPR05_(1033)、OPU16_(1000)为重复顺 序,无法用于定位。OPZ19_(1500)为单拷贝序列,可以用于染色体定位。 4、以杂交组合S3×Mo17的F_6代RILs为定位群体对OPZ19_(1500)进行定 位,结果表明:OPZ19_(1500)和isu120,isu36,isu97,csu294在同一个连锁 群中,这几个标记(锚定标记)都已知位于第4染色体上,所以OPZ19_(1500) 必定在第4染色体上,而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与OPZ19_(1500) 连锁,因此也必定位于第4染色体上。 5、本文首次命名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为Rpil基因,并完成 其染色体定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玉琴,王代军,杜广真,刘荣堂;草坪草腐霉枯萎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2年02期
2 陈绍江,宋同明,吴全安;玉米青枯病病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分析(简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3 吴全安,朱小阳,林宏旭,金加同,王桂跃;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1期
4 丁世民;草坪草腐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农业;2003年11期
5 陈绍江,宋同明,吴全安;玉米青枯病病原腐霉对其伴生镰刀菌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3期
6 王宽仓;查先芳;马国忠;余永年;;宁夏腐霉种类及其对主要蔬菜致病性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7 浦大明,张炳欣;腐霉(Pythium spp.)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6年03期
8 徐同;不同碳源氮源对腐霉菌株生长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姜子德,戚佩坤;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刘杏忠;黄亦存;沈崇尧;;一种新的真菌用基础培养基——维乐菜汁培养基[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3年01期
11 郭高球,郭宽宇,王华,车晋叶,冯钦华,孙克勤,杨金;豌豆抗根病品种筛选初报[J];青海农林科技;1995年02期
12 袁高庆,赖传雅;广西南宁地区腐霉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03期
13 将继志;宁夏腐霉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2年02期
14 何苏琴;引起草莓果实软腐的腐霉种的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1992年05期
15 张修军;室内和温室筛选腐霉生防菌的两种生物测定方法[J];植物病理学报;1994年02期
16 王爱英;楼兵干;徐同;;寡雄腐霉分泌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07年01期
17 谌江华;陈若霞;李斌;;壳聚糖控制黄瓜苗期猝倒病的效果研究[J];宁波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18 J.E.Parlevliet ,高必达;在禾谷类锈病中应用多系方法的概况、问题和可能性[J];麦类作物学报;1982年05期
19 G.S.Khush;涂祖荣;;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新基因[J];福建稻麦科技;1983年04期
20 刘志武;鉴别抗性基因的新方法[J];作物杂志;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刘体;胡重怡;郑少清;陈兴江;黄学林;;烟叶表面抗性基因T-phylloplanin cDNA的克隆和分析[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杨煜;晁祥键;李广存;;青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分离及其应用[A];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彤;王磊;周益军;程兆榜;;粳稻品种镇稻88中条纹叶枯抗性基因的遗传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其明;王世全;李双成;刘怀年;李平;;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基因多基因聚合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5 季芝娟;陈红旗;潘学彪;马良勇;朱旭东;杨长登;;水稻抗病多基因的聚合及应用[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何启;李冬波;谭明谱;张端品;林兴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的精细定位[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曹欣然;国立耘;;北京地区水系中疫霉、腐霉种类调查[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陈学平;李天飞;闫新甫;郭家明;刘勇;洪家宝;;烟草响应TMV病程中信号分子的时空变化和特异资源抗性基因类似序列的分离[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严宗卜;;美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小种IE-1k、IB-33、IB-49和IC-17的抗性遗传(英文)[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华丽;韩素英;杨文华;齐力旺;;转基因树木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刚;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及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晓慧;番茄抗黄化曲叶病基因Ty-2的精细定位及不同抗性基因效应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张晓峰;基于籼稻全基因组剖析抗性基因的结构及其分布特点[D];浙江大学;2004年
4 曹际娟;建立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外源抗性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5 赵思峰;滴灌条件下加工番茄根腐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生防菌防病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洪文荣;依尼奥小单孢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4年
7 白龙川;Tat和TAR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徐建飞;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位点的基因定位和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郑翠明;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10 谭明谱;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2(t)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玉米肿囊腐霉茎基腐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初步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许媛媛;人溶菌酶转基因山羊中抗性基因删除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蕴刚;玉米四一导入系群体的构建及矮花叶病抗病基因作用方式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高加明;烟草青枯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刘慧;广西南部土栖腐霉种类及生态分布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6 杲修杰;野生稻基因组文库抗性基因的筛选和鉴定[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闫书海;畜禽养殖废水/粪便中典型抗药基因的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阳攀;可视化HMM抗性基因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玉琴;草坪草腐霉枯萎病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10 丁秀兰;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梁淡丽 记者 刘传书;中德科学家发现8种抗生素的抗性基因[N];科技日报;2011年
2 冯俊;兰肯[N];中国花卉报;2003年
3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大学博士后 布里斯班州立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首席科学家、博导 王欣高级研究员;对饲用抗生素说不![N];中国畜牧报;2002年
4 何丰伦;“亿元基因”价值亟待挖掘[N];经济参考报;2003年
5 小可;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N];中国审计报;2001年
6 铁铮;北京草坪一年可绿300天[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邓洪涛 通讯员 吴勇杰 实习生 包洁梅;湖北粮食丰产工程方案获批[N];湖北日报;2011年
8 铁铮;新技术可使北京草坪绿300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王欣 博士;无抗畜产品是养殖业发展的主流[N];中国畜牧报;2003年
10 赵运亨;油田矿区草坪建植与养护(下)[N];中国花卉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