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蓖麻蚕线粒体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魏兆军  
【摘要】: 利用蓖麻蚕花篮的蚕蛹为材料,提取蓖麻蚕线粒体DNA(mtDNA),与质 粒pSK(+)(Amp~r)载体分别经EcoRI和XbaI双酶解,再经过连接、转化等, 筛选出两个重组体,经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蓖麻蚕mtDNA EcoRI-XbaI 1.0kb和3.0kb两个克隆片段,并进一步进行序列分析。 对两个克隆片段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比较和分析,推定蓖麻蚕mtDNA EcoRI-XbaI 1.0kb中包含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Ⅲ(COX3)基因,甘氨酸tRNA 基因(tRNA-Gly)和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Ⅲ(ND3)基因5’端的部分序列 (GenBank Accession NO. AF288145)。蓖麻蚕线粒体COX3基因编码框包含 789个核苷酸,编码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tRNA-Gly基因长度为66bp,与 家蚕线粒体tRNA-Gly基因同源性为98.48%,缺少可变环;ND3基因的部分 序列含151个碱基,与家蚕线粒体ND3基因的对应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73.51%,蓖麻蚕的起始密码子为ATT,而家蚕为ATA。蓖麻蚕mtDNA EcoRI -XbaI 3.0kb中包含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Ⅵ基因(ND6)、细胞色素b基因 (Cytb)和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三者与家蚕的相应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 64.9%、75.2%和80.4%,由于皆为基因的部分序列,实际二者的同源性也会 有所出入。 利用我们克隆的蓖麻蚕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并通过检索GenBank的 其它16种mtDNA COX3序列,进行了线粒体COX3序列同源性比较,并进行 了分子系统演化方面的探讨。同源性比较发现COX3基因的3′端比5′端更保 守,其编码的蛋白在C端有两个保守序列存在;蜜蜂与其它所有的物种同源 性最低;蓖麻蚕的COX3与家蚕COX3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 性分别是80.23%和85.6%,蓖麻蚕与5种脊椎动物的同源性均较低。mtDNA COX3编码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苯丙 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高,精氨酸、半胱氨酸等的含量较低;疏水 性氨基酸的含量为43.30%~48.47兄蜜蜂的COX3氨基酸组成与其它物种差 别较大;蓖麻蚕与家蚕的组成变化不大。基于 mtDNA COX3核昔酸和氨基酸 序列的分子系统树基本一致,仅仅物种间的距离稍微有所变化。基于mtDNA COX3序列数据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上可反映一组物种的亲缘关系,但 东亚飞蝗和蜜蜂在分子系统树中与形态系统中的结果明显不同,可能与生态 环境及繁殖方式有关。因此,在采用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于进化分析时, 应该综合考虑其繁殖模式及生态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来夫;;蓖麻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经济意义[J];生物学通报;1958年05期
2 ;蓖麻蚕不结茧蚕的发生与对策[J];广东蚕业;1980年03期
3 冯建忠;蓖麻蚕引宁驯养试验初报——引种当年夏秋两代蓖麻蚕的驯养及其保蛹越冬和繁殖蚕种的结果[J];宁夏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吳莱芬;;談談养蓖麻蚕[J];宁夏农林科技;1963年04期
5 韦作祯;;蓖麻蚕过冬的经验[J];广西农业科学;1959年02期
6 吴冬秀;蓖麻蚕保种方法研究[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7 明方福;;怎样饲养蓖麻蚕[J];宁夏农林科技;1972年11期
8 Dr.M.S.Jolly;朱绍濂;;印度蓖麻蚕的遗传与育种研究[J];中国蚕业;1984年03期
9 ;对保育蓖麻蚕原种技术的体会[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10 沈秀芬,阮小燕,徐世清,司马杨虎,郑必平,陆小平;蓖麻蚕摄食消化与生长的测定[J];中国蚕业;1999年04期
11 钟社棣;;木薯叶饲养蓖麻蚕的总结报告[J];广东蚕业;1960年03期
12 ;蓖麻蚕两种代用饲料的发现[J];广西蚕业;1977年02期
13 梁秀玲,谭秀玲;蓖麻蚕人工授精试验初报[J];广西蚕业;1988年02期
14 白兴荣;利用野生资源开展蓖麻蚕饲养[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2期
15 王高顺;;蓖麻蚕从科研到生产[J];广西农业科学;1964年05期
16 ;蓖麻蚕“无孔茧”的初步研究报导[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04期
17 杨瑞祥;利用红麻叶室内喂养蓖麻蚕试验总结[J];广西蚕业;1986年02期
18 蒋容静,曹梅讯;蓖麻蚕个体发育中蜕皮甾类滴度的变化[J];昆虫学报;1988年01期
19 彭建新,余泽华,姚汉超,陈曲侯;蓖麻蚕NPV感染离体细胞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1年01期
20 ;蓖麻蚕开发潜力大[J];湖南农业;199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振衡;尚稚珍;;蓖麻蚕血淋巴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2 吕家鴻;王珮瑜;;蓖麻蚕丝腺蛋白合成的研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3 ;蓖麻蚕生产、科技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蚕学会面向21世纪蚕业振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凌建华;陈元霖;;蚕类线粒体DNA(mt DNA)研究Ⅱ蓖麻蚕mtDNA限制性酶切图谱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5 魏兆军;赵巧玲;张志芳;肖庆利;王章娥;何家禄;;蓖麻蚕线粒体基因组EcoRI-XbaI3.0kb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6 胜振涛;李胜;马俐;曹梅讯;蒋容静;;蓖麻蚕预成虫咽侧体活性再现的分子机理[A];第二届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学分会和发育生物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朝良;梶浦善太;中垣雅雄;;蓖麻蚕卵黄原蛋白前躯体一次结构的解析[A];中国蚕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蚕桑分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1年
8 侯成香;李木旺;苗雪霞;徐安英;孙平江;张月华;黄勇平;;ISSR方法在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刘彦群;秦利;李玉萍;王欢;夏润玺;齐永红;李喜升;鲁成;向仲怀;;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比较(英文)[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国秀;陈国生;;蓖麻蚕血淋巴对武昌罗索线虫体外培养的影响[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遂泉;一、蓖麻蚕rDNA转录重复单位的全序列测定和转录间隔区功能分析 二、肝癌相关基因LPTS,HCRP1和Lis1的转录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胜振涛;蓖麻蚕预成虫咽侧体复活的分子和酶学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汪振诚;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点突变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时庆德;线粒体在衰老及有氧运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杜艳军;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6 王建军;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杀虫剂靶标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李建明;线粒体在活性氧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潘杰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全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9 母德清;线粒体DNA与线粒体诊治胰腺癌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贾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RNA表达和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影响及干预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兆军;蓖麻蚕线粒体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2 郑必平;蓖麻蚕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氢代谢的变化[D];浙江大学;2002年
3 常平安;野桑蚕、蓖麻蚕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蚕的染色体FISH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玲玲;蓖麻蚕和天蚕线粒体DNA部分序列的测定和系统发生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赵秀振;蓖麻蚕体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调查及其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于合国;抑前胸腺分泌蜕皮甾类激素的脑神经肽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甘明哲;蓖麻蚕(Samia cynthia ricini)对鼠生殖系统类雌激素效应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丽媛;绢丝昆虫线粒体DNA A+T丰富区序列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08年
9 孙艳;组成型表达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对番茄抗冷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汪泰初;樟蚕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士平;怎样养好蓖麻蚕[N];江苏科技报;2003年
2 安康市蚕种场 刘在汉;蓖麻蚕咋饲养[N];陕西科技报;2003年
3 成春到;蓖麻蚕的饲养管理[N];中国畜牧报;2005年
4 ;蓖麻蚕的家养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李王;蓖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可观[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汤东宁 刘碧玛;我科学家破解线粒体膜蛋白之谜[N];科技日报;2005年
7 仇逸 胡德荣;我国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研究获得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张孟军;高血压和胆固醇偏高有新解[N];科技日报;2004年
9 蒋明 戴劲松;手机辐射被证实会损伤生殖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丁茂柏屈宏宇;蓖麻中毒可致命[N];健康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