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甘薯块根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β-淀粉酶的细胞化学定位

秦颖  
【摘要】: 甘薯块根中的主要贮藏物质为淀粉,如何提高甘薯淀粉含量与质量是当前国内外甘薯品质育种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高等植物中的AGPase是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第一个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酶,由AGPase催化G-1-P和ATP生成淀粉合成的前体物质ADP-葡萄糖成为淀粉合成过程中第一个限速步骤。研究表明,抑制AGPase的活性,将导致淀粉合成的部分或完全终止。 本试验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特别是免疫胶体金定位技术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以甘薯块根为材料,第一次对甘薯块根中细胞中的AGPase及β淀粉酶进行亚细胞水平上的功能定位,对上述两种与淀粉代谢密切相关的酶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其在淀粉代谢中的功能进行讨论,为今后深入研究上述两种酶在甘薯块根中淀粉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深入开展甘薯高淀粉品种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试验结果如下: 1.块根细胞中的AGPase主要定位于质体内,细胞质中亦有分布。在质体内主要分布于淀粉粒边缘。在栽种后70天至110天内甘薯块根细胞内的AGPase信号逐渐增强,在此期间,高淀粉品种块根细胞内的AGPase信号略强于低淀粉品种中的AGPase信号。栽种后140天,高淀粉品种AGPase信号仍然保持增强趋势,而低淀粉品种AGPase信号则表现出减弱趋势。 2.块根细胞中的β-淀粉酶亦主要分布于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在质体内主要分布于淀粉粒边缘,其数量在块根膨大过程中亦表现出增多趋势。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甘薯块根细胞中的淀粉粒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甘薯块根细胞中的淀粉粒在甘薯块根膨大过程及淀粉合成中直径增大、数量增多,且呈螺纹状从内至外层层增厚。 Western bloting实验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抗体(抗番茄AGPase蛋白)识别出两条分子量约为50KD和51KD的多肽,与甘薯块根细胞中的AGPase大小亚基特异性识别,从而表现出很强的亲和性,间接显示出上述甘薯块根细胞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抗体免疫胶体金抗体的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荫初;甘薯块根膨大期的管理技术[J];中国土特产;1998年03期
2 张庆会;试论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因素[J];作物杂志;1995年02期
3 何荣鹤,孟水苗,叶天峰,陈英祖,戴银林,王泽民;甘薯块根肥大初期喷施烯效唑试验初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4 童相兵,叶天峰;甘薯块根肥大初期喷施烯效唑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5 成善汉,苏振洪,谢从华,柳俊;淀粉-糖代谢酶活性变化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积累及加工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12期
6 秦颖,王毅,段长青,张大鹏;甘薯块根细胞中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05期
7 万巧凤;姚新灵;丁海麦;;马铃薯反义SSU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大肠杆菌糖原合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8 蔺定运,李炜,刘晓阳;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与薯肉色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9年03期
9 张文曦 ,李尧权;甘薯块根发育的初步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01期
10 董云洲,王晓峰,贾士荣;大肠杆菌glgC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定点突变[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11 侯夫云;赵兵;赵宝杰;王庆美;李爱贤;张海燕;董顺旭;张立明;;利用改良的CTAB-LiCl法提取甘薯块根RNA[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12 刘德金,藤瀨一马;影响甘薯块根形成因素的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1979年06期
13 胡建勋,刘小平,王钰;甘薯块根主要品质分析及相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14 王连平,郜海燕,应铁进;甘薯块根机械损伤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农业学报;1997年02期
15 宋波涛,谢从华,柳俊;马铃薯sAGP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16 刘超;康国章;郭天财;岳彩风;沈丙权;;小麦AGPase基因LSU Ⅱ的克隆及反义表达与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J];华北农学报;2009年04期
17 康国章;沈丙权;王永华;刘超;郭天财;朱云集;;小麦籽粒内AGPase质体型小亚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4期
18 沈丙权;郑贝贝;彭慧芳;郭天财;康国章;;玉米AGPase胞质型小亚基ZmSSUI基因的克隆及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07期
19 张庆会,肖美华;试论甘薯块根形成与膨大的生长机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0 张庆会,徐步东;试论甘薯块根的生长机理[J];生物学通报;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不同类型甘薯的淀粉合成酶AGP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姜奕晨;李兴亮;秦岭;;板栗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金印;小麦生育后期限量供水的生理生化基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宋波涛;马铃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姚庆荣;木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转AGPase基因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宁;利用转基因策略创造高淀粉、高直链淀粉玉米新种质[D];山东大学;2011年
5 郑日如;生长延缓剂对东方百合植株生长和鳞茎养分代谢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钟方旭;水稻胚乳细胞PCD中的去核化及酶活性动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田云录;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何江峰;胁迫对小黑麦淀粉特性及合成酶基因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颖;甘薯块根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β-淀粉酶的细胞化学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2 谢彬;玉米AGPase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世文;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AGPase活性及杂种光合特性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建波;AGPase基因在玉米中遗传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超;小麦AGPase质体型小亚基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聪;甘薯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D];西南大学;2010年
7 郭志刚;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结构形成动态及其酶学机制[D];扬州大学;2001年
8 武国凡;马铃薯加工性状相关酶活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9 樊海燕;小麦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机理初探以及淹水胁迫对其进程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卢艳;水稻OsAGP基因序列变异及其与千粒重的关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九生;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防治[N];中国畜牧报;2004年
2 侯立功 史民康;谈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待续)[N];山西科技报;2000年
3 余欣;灌施裂缝肥甘薯大又甜[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