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现
【摘要】: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便利抗病基因鉴定和作图,而且可以在育种中进行抗病品系的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选择极大地提高基因累加效率,加速育种进程。小麦野生近缘种属蕴藏着丰富的抗性资源,是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从小麦野生近缘种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进行鉴定、微卫星标记和作图,并用鉴定的微卫星标记对一些高代品系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将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新的抗病基因,并为这些抗病基因快速、有效和合理的利用奠定基础。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11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953~*~2 F_5和(DR147/Ae14)//莱州953~*~2 F_4对2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对该20个菌株反应模式比较和系谱分析,推测Am9/莱州953~*~2 F_5含有Pm4b,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DR147/Ae14)//莱州953~*~2 F_4和硬粒小麦DR14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尾状山羊草Ae14和小伞山羊草Y39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在由双二倍体Am4和普通小麦百农3217杂交衍生的BC_2F_2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该基来源于Am4的四倍体小麦亲本波斯小麦PS5,与微卫星标记Xgwm356的遗传距离为10.2cM。基于标记Xgwm356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小麦染色体2AL。由于该基因与Pm4b一样来源于波斯小麦,并位于Pm4b所在的小麦2AL染色体上相同区域,可能与Pm4b是同一个基因,也可能是与其紧密连锁新基因,因此,暂定名为PmPS5A。
在由双二倍体Am9和普通小麦莱州953杂交衍生的BC_3F_2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该基因来源于Am9的四倍体小麦亲本波斯小麦PS5。微卫星标记Xwmc317、Xgwm111、Xgwm382和Xgwm526与其连锁。进一步作图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标记Xwmc317和Xgwm526之间,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cM和18.1cM,标记Xgwm111和Xgwm382位于标记Xwmc317一侧,与该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和4.0cM。基于连锁标记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小麦染色体2BL上。由于该基因不同于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上的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6和Pm26,应该是一个新的抗病基因,暂定名为PmPS5B,建议定名为Pm32。
在由双二倍体Am9与普通小麦莱州953杂交衍生的BC_3F_5分离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微卫星标记Xgwm296、Xgwm257和Xgwm319与该基因共分离。Xgwm257和Xgwm319为共显性标记,Xgwm29显性标记,3个抗性相关的标记在小伞山羊草Y39上特异扩增,表明该基因来源于Am9的山羊草亲本小伞山羊草Y39,为显性。微卫星标记Xgwm210、Xgwm388a、Xgwm388b和Xgwm526为感病性相关标记,在互斥相与抗病基因连锁。基于连锁标记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遗传作图结果,我们认为在本研究群体中小麦2B染色体被小伞山羊草2U染色体代换,但2U染色体和2B染色体间也发生低频率的重组。根据交换株的微卫星分析结果,推测该基因位于小伞山羊草染色体2US上。由于该基因是第一个从小伞山羊草向普通小麦中转移的抗白粉病基因,应该是
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暂定名为PmY39,建议定名为Pm33。
在由高大山羊草Y150和莱丹D%3杂交衍生的*Qn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显
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微卫星标记Xu m32工Xwmc382和Xwmc397在转入的
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上特性扩增,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6cM、3.3cM和
8刀cM。另外,微卫星标记 Xum46g、XpW30js和K一加98为感病性相关标记,
在互斥相与抗病基因的连锁距离均为2石CM。综合与抗病基因连锁的抗性相关
标记和感病性标记,构建了该基因和与其连锁标记的遗传连锁图。基于连锁的
微卫星标记在小麦染色体的位置和作图结果,在BCZFS群体中小麦6D染色体
可能被高大山羊草6S染色体代换,但6S染色体和6D染色体间也发生低频率
的小片段易位。根据交换株的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推测该基因位于高大山羊
草6S染色体长臂末端。该基因为新的抗白粉病基因,暂定名为PmyI50,建议
定名为Pm34。
在由硬粒小麦DR147-尾状山羊草Ael4合成的双二借体与普通小麦品种莱
州953杂交衍生的*Q比群体中鉴定了一个显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该基因来
源于硬粒小麦DR147。微卫星标记地rrm.xll和拒;mtn-H与该基因紧密连锁,遗
传距离分别为5.9 CM和 4.gCM。根据己发表的小麦微卫星图谱和对中国春缺-
四体DNA扩增结果,该基因被定位在小麦ZA染色体的长臂末端。由于该基因
位于ZAL染色体上邻近基因Pm4位点的区域,可能是与Pm4位点连锁的新基因,
或是Pm4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该基因暂定名为PmDR147。
利用分别与抗小麦白粉病基因 PmPSJA、PmPSM和 PmY39连锁的微卫星
标记对由波斯小麦PSS和小伞山羊草Y39衍生抗白粉病的高代品系进行抗白粉
病基因检测。在检测的88个抗病品系中,有26个品系检测到PmPAN,38?
|
|
|
|
1 |
D.W.Sunderman;田笑明;;春小麦 PI 468960的白粉病和小麦蝇蚊抗性间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89年02期 |
2 |
阎新甫;刘文轩;胡学义;;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获得突破[J];河南农业科学;1990年11期 |
3 |
;抗性育种[J];麦类文摘;1994年01期 |
4 |
贾继增;;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J];麦类作物学报;1990年05期 |
5 |
王俊美;刘红彦;王飞;康振生;段双科;;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微卫星标记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7年03期 |
6 |
朴春根;小麦条锈菌小种世系和抗白粉病基因Pm2的RAPD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2期 |
7 |
刘金元,陶文静,刘大钧,陈佩度;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紧密连锁RAPD标记的筛选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2期 |
8 |
王长有;王秋英;刘志立;张宏;王亚娟;刘新伦;吉万全;;小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华北农学报;2010年01期 |
9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利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
10 |
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来自野生二粒小麦IW3和IW10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SSR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5期 |
11 |
;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国际领先[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01期 |
12 |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
13 |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14 |
杨光;;我国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
15 |
陈守才,邵寒霜,胡东琼,林盛,郑学勤;用RAPD技术鉴定橡胶树抗白粉病基因连锁标记[J];热带作物学报;1994年02期 |
16 |
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四川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育种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7 |
王立新,常利芳,段绍光,徐民新,王凤格,孙家柱;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创造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
18 |
张庆勤;;抗源累加杂交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1981年01期 |
19 |
姚景侠,杨芳彬,赵毓美;白免3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J];作物学报;1982年03期 |
20 |
盛宝钦,周益林;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鉴定[J];农业新技术;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