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疯顶病病原菌检测和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玉米疯顶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玉米病害,由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Shaw et Naras)引起,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局部地区严重发生。该病于1902年在意大利首次报道,1974年在我国山东省首次发生,近年来其危害日趋严重,已扩展到1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8个县市,成为影响很多地区玉米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均表明,来自田间发病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可以传播疯顶病,但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种子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本研究根据大孢指疫霉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壁组成特点,分别从常规染色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入手,试图阐明病害大面积突发和种子带菌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病害发病条件及玉米的抗性,探讨玉米疯顶病的综合治理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碘—氯化锌染色法、碘液—硫酸染色法、几丁质染色法以及棉蓝乳酚油染色法对不同类群真菌进行了染色。根据病菌细胞壁的显色反应,4种染料都能有效地把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不同的两类菌区分开,但碘—氯化锌染色法为卵菌细胞壁特异性染料,显色迅速,易于观察,能有效鉴别玉米组织中的卵菌菌丝体。利用碘—氯化锌试剂对不同类型植株来源的种子及病穗苞叶进行特异性染色,结果在种皮、胚、胚乳中都检测到了大孢指疫霉菌丝体的存在,而病穗苞叶中则没有发现菌丝体,表明病菌可以侵染种子而造成种子带菌。
2.通过卵孢子富集、DNA提取方法的筛选,建立了从卵孢子中提取大孢指疫霉DNA的有效方法。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克隆和测序了大孢指疫霉ITS区段。以具有较高保守性的ITS区段序列为模板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SM1、SM2、SM3。利用引物SM3对大孢指疫霉进行初步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病原菌DNA而玉米组织则无扩增,说明引物SM3对大孢指疫霉具有专一性。
3.在温室和田间,采取不同湿度处理方式,研究病田土壤、植株病残体和种子在病害传播中的作用和病害诱发条件,但未能充分诱发疯顶病的发生,表明大孢指疫霉卵孢子具有复杂的休眠机制,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苛刻。玉米疯顶病的研究仍有许多难点需要攻克。
4.由于田间病害诱发不充分,因此在品种抗性的评价、杀菌剂防治效果试验和土壤湿度控制试验方面未获得预期效果。证明了一些玉米品种和自交系属于感病类型。目前对玉米疯顶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把采取有效控制田间土壤水分作为预防玉米疯顶病的首选技术措施,同时避免种植已知的感病品种。
|
|
|
|
1 |
屈红霞,孙谷畴,蒋跃明;霜疫霉菌侵染对荔枝氧化作用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1年04期 |
2 |
梁喜龙,冯乃杰,杜吉到,丁希武,宋柏权,郑殿峰,左豫虎;疫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杂粮作物;2004年06期 |
3 |
纪睿;廖太林;李百胜;;栗疫霉黑水病菌[J];植物检疫;2009年06期 |
4 |
王晗;严占勇;张定贵;吴卫玲;李洪;李振轮;;一种土壤中烟草疫霉菌的快速分离鉴定及计数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9期 |
5 |
L.罕甘马
,肖永清;腰果树上的烟草疫霉菌[J];云南热作科技;1978年02期 |
6 |
H.S.Gill;张开明;;用盘碟电泳法鉴别疫霉菌种[J];热带作物译丛;1979年04期 |
7 |
PaulHolliday,黄雅志;为害巴西胶橡树的疫霉菌[J];云南热作科技;1981年04期 |
8 |
宫田善雄;黄庆春;;疫霉菌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课题[J];热带作物译丛;1983年03期 |
9 |
杨向明,郝建江,李维琪;电镜观察疫霉菌对辣椒组织细胞的侵染机理[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10 |
郑金龙;陈鸿;易克贤;;分子标记技术在疫霉菌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
11 |
O.K.Ribeiro;陈锦平;;疫霉菌和疫霉菌病害的防治[J];热带作物译丛;1984年05期 |
12 |
刘刚;;我国新发明一种烟草疫霉菌分子检测引物及其检测方法[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06期 |
13 |
徐敬友,陆家云,方中达;洋槐上疫霉种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S1期 |
14 |
何苏琴;一种简便保存疫霉菌和丝囊霉菌的方法[J];植物保护;1997年02期 |
15 |
杨君丽,王淑燕;辣椒不同品种苗期对疫霉菌抗性比较[J];北方园艺;2002年06期 |
16 |
谭红,侯晓非,郭金清,刘文举,张大凯,彭金火;从进口美国大豆土壤中发现的疫霉菌的鉴定[J];植物检疫;2004年03期 |
17 |
沈崇尧;朱宗源;曹鑫泉;;中国茶花、杜鹃及其他花卉苗木上疫霉菌侵染的初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18 |
谢宝多;浏阳市永乡板栗疫霉菌病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5年02期 |
19 |
唐庆华;宋薇薇;朱辉;牛晓庆;余凤玉;韩超文;吴多扬;覃伟权;;我国热区疫霉种的分布、疫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
20 |
李永刚;李岩;刘文文;杨明秀;文景芝;;大豆与疫霉菌非亲和互作早期差异显示基因的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