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湿风条件对肉鸡应激敏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针对国内消费者对畜禽产品质量和风味下降的不满和国际贸易壁垒,和环境影响动物肉品质的应激问题,从其根源环境应激入手,首先对肉鸡热环境应激预警系统的监测指标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从而为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模拟我国广州、武汉和哈尔滨三个城市夏季的高温条件,研究58日龄Arbor Acres(AA)肉鸡在日变高温环境中5天甲状腺激素(T_3和T_4)和肌酸激酶(CK)浓度的昼夜变化节律,探讨热应激预警系统敏感指标的取样条件及其干扰因素,试验中每日采血6次,分别在AM0:00,AM4:00,AM8:00,AM12:00,PM4:00和PM8:00进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肉鸡血液T_3和T_4浓度昼夜都有两个高峰值,T_3的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AM12:00和PM12:00,T_4的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AM8:00和PM12:00,T_3和T_4的最低峰都在PM4:00,要根据甲状腺激素的昼夜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采血时间;高温条件下热应激肉鸡血液CK浓度的昼夜变化节律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母鸡CK的昼夜节律与环境温度的波动曲线相一致,而公鸡CK浓度的昼夜变化则有相反的趋势,其变化较温度节律滞后8小时,肉鸡血液CK浓度对热环境的反应也存在性别差异,今后应将公、母分开考虑;T_3浓度可以作为肉鸡热应激的敏感指标,而T_4浓度对热环境的反应较迟缓,建议作为热应激参考指标,T_3/T_4比不宜作热应激指标。
对三种温度(35℃、38℃和41℃),两种露点温度(19.4和26.1℃)和三种风速(0m/s、0.7 m/s和1.2 m/s)组成的18种环境条件处理120分钟后42日龄Arbor Acres(AA)肉鸡的临床指标(直肠温度、平均皮温和平均体温)、血液甲状腺激素(T_3和T_4)、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表明直肠温度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_3)都是肉鸡温湿风条件下的敏感指标,并根据直肠温度的变化,建立了6周龄肉鸡的温湿度指数(THI)模型为:THI=0.81×t_(db)+0.19×t_(wb),其中t_(db)为环境温度,t_(wb)为湿球温度。肉鸡血液LDH和CK浓度在本试验中受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不宜作为肉鸡热应激的敏感指标。
根据三种不同的温度(35℃、38℃和41℃),两种不同的露点温度(19.4和26.1℃),和三种风速(0.2m/s、0.7 m/s和1.2 m/s)组成的18种环境应激90分钟时肉鸡遥感体温变化的大小,提出并建立了肉鸡的温湿风指数
博士学位论文
(THvl),THVI一(0. 85t必+0·巧.‘V-0058,根据肉鸡体温变化情况将体内平衡
状态分成安全、警戒、危险和致死四个等级,各级的体温范围分别为小于
l.ooC、l,0一2.soC、2.5一4.ooC和大于4.ooC。提出根据THVI和热应激时间
相结合评价和预测动物饲养环境的方法。
对三种不同的温度(35℃、38℃和41℃),两种不同的露点温度(19.4
和26.loC),和三种风速(0.2或om/s、0.7m/s和1.2m/s)组成的18种环
境中6周龄肉鸡体表喷淋措施及其生理和血液的变化进行研究,当喷水量
为22mlz只时,喷水间隔(5122,min)或蒸发率(ER,mlzmin一kgo·67)与空
气汽压差(vPDair,kPa)和风速(v,m·s一,)之间定量关系为:512:=70.50
一27.14·扼一4.54·vPDoir;ER一4.7zxlo一2+l.7oxlo一’·橱+
2.97、10.2·vPDair。该方法能使18中环境条件下肉鸡的体温显著下降,甲状
腺激素T3浓度下降(差异不显著)。表明体表喷淋是有效缓解动物应激的
环境措施,也验证了体温和T3作为肉鸡热应激指标的可行。
本研究通过温湿风条件下肉鸡热应激敏感指标的研究,筛选出直肠体
温和甲状腺激素T3为肉鸡热应激敏感指标并在应激缓解措施使用过程中对
上述指标进行了验证,首次建立了肉鸡温湿风指数模型并提出了肉鸡热应
激的评价方法,为肉鸡热应激预警系统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