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1995~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周玉长  
【摘要】:本研究中从1995~2004年中国疑似IBV感染的产蛋鸡群和肉鸡群分离了2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这些毒株的致病性进行研究。 将有病变的肾脏、腺胃或输卵管病料处理后,接种9~11日龄的SPF鸡胚,72h后收集尿囊液,经过2~7代盲传。每代尿囊液经2%的磷钨酸钠负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并用红细胞凝集的方法检测尿囊液中病毒的血凝活性。应用9~11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并根据该滴度研究每株病毒对10只15日龄的SPF鸡的致病性(通过滴鼻的方法进行攻毒)。攻毒后,每天观察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死鸡并观察病理变化:攻毒后每4d采集口咽拭子和血样,连续采7次样。用采集的口咽拭子接种接胚,分离病毒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尿囊液中的IB病毒:血清用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IBV特异的抗体。 将病料接种鸡胚后,不同病毒在2~7代之间,鸡胚在接种后2~7d内出现卷曲、侏儒胚等IBV致鸡胚特征性的病变。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未见到其它病毒粒子。所见病毒粒子呈圆形,有稀疏排列的纤突。未经胰酶处理的尿囊液对SPF鸡红细胞作用没有凝集作用。攻毒后,CK/CH/LHN/00Ⅰ接种鸡仅有30%的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其它毒株均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鸡呼吸困难、羽毛松乱、精神沉郁。攻毒后第3d,部分病毒接种鸡开始死亡,死亡时间在2~9d不等。除CK/CH/LHN/00 Ⅰ和CK/CH/LSD/03 Ⅰ外,其它19个毒株造成不同程度的鸡死亡,其中3个毒株引起的死亡率在20%以下:6个毒株引起的死亡率在20%~30%:10个毒株引起的死亡率大于30%。其中CK/CH/LTJ/95 Ⅰ和CK/CH/LJL/04 Ⅰ两个毒株引起100%的死亡率。多数病死鸡剖检后。肉眼可见到气管出血、水肿,盲肠扁桃体等器官出血。所有死亡鸡只均表现肾脏肿大、苍白,肾脏和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呈典型的“花斑肾”。随着病程延长,肾脏肿大更加明显。5株从现地病鸡的肿大腺胃组织分离到的IBV,攻毒后未复制出现地病鸡的病变,未见到明显的腺胃肿大等病变,但表现明显的肾脏病变。此外,IBV CK/CH/LHN/00 Ⅰ只引起鸡出现轻微的的临床症状,未造成死亡。1株从输卵管分离的IBV也同样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可见,本研究从中国近10年来,在我国分离到的IBV毒株主要为致肾脏病性型IBV(肾型IBV)。但不同毒株对SPF鸡的致病力强弱不一,主要为强致病力毒株。 用这些毒株攻毒后采集的口咽拭子接种鸡胚,48h后收集尿囊液,用RT-PCR的方法检测尿囊液中IBV病毒。第4d和第8d采集的口咽拭子都检测到病毒的有9个毒株:只有第4d采集的口咽拭子检测到病毒的有6个毒株:只有第8d采集的口咽拭子检测到病毒的有2个毒株:只有第4d和第12d采集的口咽拭子检测到病毒的有1个毒株;第4d、第8d和第12d采集的口咽拭子都检测到病毒的有2个毒株;有1个毒株所有采集的口咽拭子都没有检测到病毒。可见从气管中排毒的时间主要在攻毒后前8d,到攻毒后第12d,只有少数毒株攻毒的鸡仍可排毒,攻毒后第16d停止排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文杰;王忠田;李新生;王泽仁;李燕;李双亮;崔保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104株的鉴定及S1基因的分子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7期
2 闫芳;岳文斌;刘娟;李绪英;赵宇军;吉文汇;刘风波;吴倩;任家琰;化丽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7期
3 朱越雄,曹广力;蟹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及鉴定[J];水利渔业;2003年03期
4 沙依兰古丽;汪萍;巴特力;成进;易忠;柏庆;齐小亮;冉多良;;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图布丹扎布;刘俊平;金花;刘成旺;韩继平;;兔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J];内蒙古兽医;1995年03期
6 单松华,谢爱织,王云云,邬宝官,胡永强,刘学忠,毛绍华;进口鸵鸟的粪肠球菌分离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1998年01期
7 刘思当,范伟兴,匡宝晓,王海荣,肖世坤;禽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1999年05期
8 遇秀玲,田克恭,吴娜;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特点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3期
9 张苏华,王永康,刘佩红,沈素芳,沈莉萍,王建;猪链球菌2型上海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年04期
10 刘振湘,曾元根,钟福生,唐晓玲;鸵鸟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01年06期
11 王雪敏;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家禽;2002年20期
12 赵静,朱瑞良,井庆川,艾武;乌鸡新城疫病毒中发型毒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科技;2002年08期
13 马桂珍,暴增海,杨文兰,吉志新,齐惠霞;河北省冬小麦种子表面粘附真菌的分离鉴定[J];种子;2002年04期
14 阮栋梁,王晖,李和;沙棘叶子中黄酮的分离与鉴定[J];沙棘;2002年04期
15 马光刚,郭福生,王娟,王玉东,张衍海;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02年09期
16 李国平,陈家祥,王全溪;波尔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在我省的首次分离鉴定[J];福建畜牧兽医;2003年05期
17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3年04期
18 王芳,王金玲,马恒敏,于凤琴;进境鸡腿肉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19 沈国顺,刘丽霞;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J];畜牧与兽医;2004年02期
20 成大荣,卞红春,陈海霞,徐建生,朱明,符德志;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婧;翟广书;李璐;何滨;骆文茹;江桂斌;;砂海螂体内锡结合蛋白及其高富集有机锡机理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王庆;张超;石存斌;吴淑勤;;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肖永庆;李丽;杨滨;黄璐琦;;防风化学成分研究[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4 邵昱昊;韩宗玺;陈露菲;孔宪刚;刘胜旺;;果子狸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凤梅;苏世标;聂继华;李冰燕;童建;;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提取方法[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潘康成;杨金龙;张钧利;冯轼;唐荣;;产纤维素酶瘤胃厌氧真菌的分离鉴定[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欧阳清波;潘伟好;李平兰;贾玉春;;淡水鱼虾及猪粪便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性检测[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8 陈言峰;邹记兴;廖富蘋;付立霞;;一株斑鳢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物筛选[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利;殷志琦;张雷红;张现涛;潘一乐;叶文才;张林;赵卫国;;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晓根;;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志;牛源致病性坏死梭杆菌分离鉴定及其白细胞毒素免疫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鹏;一种耐药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学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3 张慧茹;仔猪胰腺干细胞的分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范适;叶下珠保肝护肝有效成分的分离及HPLC指纹图谱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冉旭华;犬蝠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刘占英;绵羊瘤胃主要纤维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不同氮源对其纤维降解能力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武开宏;脐带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分化为心肌和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会香;河北杨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分离和功能鉴定[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杜红丽;SSC15上繁殖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差异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文红;抗原表位肽的快速筛选鉴定及其在免疫检测和抗体制备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长;中国1995~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张静;产1,3-丙二醇的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6年
3 宋巍;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的分离和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马玉玲;马奶酒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永玲;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6 苏俊波;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6年
7 叶德萍;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Enterobacter sp.的筛选及其酶分离纯化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蒋高强;榨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潘景芝;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根真菌抑菌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英;高活性纤维素降解菌产酶条件和酶的性质及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苗 黄运生 高彦生;SARS与动物冠状病毒[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2 邱楚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依旧是一种主要的禽病[N];中国畜牧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