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耐盐相关基因HKT克隆及多样性与功能研究
【摘要】: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作物减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一样,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小麦的生产。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小麦耐盐基因,不仅有助于小麦耐盐机制的研究,而且有助于耐盐小麦的培育。盐渍化土壤中Na~+和Cl~-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但对大多数植物来说,Na~+是植物离子特异性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克隆与小麦Na~+吸收有关的基因,分析这些基因在小麦中的自然变异,不仅可以了解这类基因在小麦耐盐机制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通过传统育种或遗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的耐盐性。
根据小麦TaHKT1(high-affinity potassium uptake transporter)cDNA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分别克隆出TaHKT1的基因组序列和cDNA序列,通过二者的比较,确定了TaHKT1的基因结构。TaHKT1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在38份普通小麦材料中发现5种类型TaHKT1,分别命名为TaHKT1-1、TaHKT1-2、TaHKT1-3、TaHKT1-4和TaHKT1-5。根据TaHKT1基因组序列,从不同小麦材料中分别克隆了TaHKT1-1、TaHKT1-2、TaHKT1-3和TaHKT1-4相应的cDNA序列,但未发现TaHKT1-5相应的cDNA,并且根据结构预测TaHKT1-5在N195存在1个终止密码子,因此推测TaHKT1-5可能为假基因。在小麦野生近缘种中克隆了19种TaHKT1,其核苷酸序列多样性高于普通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TaHKT1多样性分析表明,TaHKT1属于驯化基因。
根据小麦TaHKT1cDNA序列设计引物筛选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AL8/78 BAC文库和矮败中国春小麦BAC文库,通过单克隆BAC质粒延伸测序克隆了TaHKT2、TaHKT3以及TaHKT1、TaHKT2和TaHKT3的侧翼序列。在13份普通小麦材料中分别克隆了2种类型TaHKT2和3种类型TaHKT3,分别命名为TaHKT2-1、TaHKT2-2、TaHKT3-1、TaHKT3-2和TaHKT3-3。TaHKT2 5'-非翻译区2个碱基的缺失可能是导致该基因沉默的原因。在普通小麦莱州953中克隆了TaHKT4及其侧翼序列,在13份普通小麦材料中克隆了5种类型TaHKT4,分别命名为TaHKT4-1、TaHKT4-2、TaHKT4-3、TaHKT4-4和TaHKT4-5。根据TaHKT2、TaHKT3和TaHKT4 5'侧翼序列设计基因特异引物,以中国春缺四体DNA为模板,将TaHKT2、TaHKT3和TaHKT4分别定位于染色体7D、7B和7A。
根据水稻SKCI(Shoot K~+ Content)对应的小麦EST序列设计引物,筛选粗山羊草AL8/78 BAC文库,测序获得粗山羊草AL8/78 AeSKC1,进一步克隆了普通小麦中国春TaSKC1。在27份普通小麦材料中仅发现TaSKC1-1和TaSKC1-2 2种类型TaSKC1,二者仅在第一内含子存在1个碱基的转换。在14份地方品种和13份育成品种中发现均仅含有TaSKC1-1和TaSKC1-2。从8份小麦合成双二倍体(染色体组为ABD)中克隆了5种TaSKC1,其中3种与普通小麦TaSKC1不同。小麦合成双二倍体、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TaSKC1的多态性研究表明,TaSKC1在驯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属于驯化基因。根据小麦TaSKC1设计引物筛选矮败中国春小麦BAC文库,获得小麦TaSKC2及其侧翼序列,在12份普通小麦材料中发现2种类型TaSKC2,分别命名为
|
|
|
|
1 |
杜丽璞;徐惠君;叶兴国;林忠平;;小麦转TPS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其初步功能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3期 |
2 |
郭恒新;徐兆师;李连城;陈明;刘丽;陈学平;马有志;;TaERFL1基因过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耐盐性[J];中国烟草学报;2011年02期 |
3 |
赵锁劳,窦延玲;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及其分析评价[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4 |
丁顺华,邱念伟,杨洪兵,王宝山;小麦耐盐性生理指标的选择[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2期 |
5 |
李长润,刘友良;小麦的耐盐性及其耐盐机理初探[J];江苏农业学报;1993年01期 |
6 |
刘志生;;鲁德1号冬小麦耐盐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1996年03期 |
7 |
侯宁,吴郁文,刘春光,张翠兰,张炎;异源细胞质小麦耐盐性的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4期 |
8 |
;耐盐新型小麦品种[J];安徽科技;2000年03期 |
9 |
赵勇,马雅琴,翁跃进;盐胁迫下小麦甜菜碱和脯氨酸含量变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1期 |
10 |
陈文华;郑企成;唐选明;朱耀兰;付仓生;郝宏京;;小麦耐盐突变体的细胞化学观察[J];核农学通报;1993年06期 |
11 |
张洪文,刘志生;鲁德1号小麦农业耐盐力分析[J];土壤通报;1993年S1期 |
12 |
刘芳;吕维涛;崔德才;赵檀方;;反义磷脂酶D 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2期 |
13 |
钟兰;王建波;;DNA超甲基化在小麦耐盐胁迫中的作用[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1期 |
14 |
周淼平;余桂红;孙晓波;张旭;马鸿翔;;基因枪共转化将拟南芥DREB2A基因和bar基因导入小麦[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
15 |
吕金岭;范业全;;提高作物种子耐盐性的措施[J];种子世界;1989年11期 |
16 |
马雅琴,翁跃进;引进春小麦种质耐盐性的鉴定评价[J];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
17 |
孙金月,赵玉田,常汝镇,梁博文,刘方;小麦细胞壁糖蛋白的耐盐性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
18 |
侯宁,刘春光,刘根齐,吴郁文,张翠兰,张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
19 |
陈德明,俞仁培;作物相对耐盐性的研究──Ⅱ.不同栽培作物的耐盐性差异[J];土壤学报;1996年02期 |
20 |
戴高星;;小麦、豌豆混种栽培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