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制度变迁与科研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研究

张银定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等体制改革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论,同时作为科技体制改革一部分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20多年,目前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阶段,此时,系统总结和研究改革的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必将对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改革顺利向前推进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对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国家创新理论等对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对科研人员的调查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中,论文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以对农业科研的特点分析为出发点,提出了在改革过程中对农业科研的公共物品特性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及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有过度市场化的倾向的结论,指出了过度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科研人员用于研究的时间明显减少,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二是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结构严重失衡,竞争性经费比例过大;三是过度市场化导致基础研究被削弱,公益性的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严重不足; 2、把制度经济学中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应用于分析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变迁的过程之中,得出了我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论; 3、提出了改革的过程是遵循着对农业科研的特点和特殊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并不断地调整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过程,并据此把20多年来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片面强调市场与竞争的“一刀切”式的改革阶段,是改革的全面启动阶段;二是实行以“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阶段,是改革的推进阶段;三是对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分类改革的阶段,是改革的深化阶段;四是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4、通过全面分析改革过程,得出了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走过了一条从点到面,从微观向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推进的渐进改革之路的观点; 5、提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对农业科研的性质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识后所采取的符合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是我国未来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6、通过对改革目标的分析,发现体制改革目标设计的片面性,忽视了基础研究,削弱了农业科研持续发展的后劲,影响了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少华,纳鹏杰;中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顺序及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兼与杨瑞龙教授商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叶昶,陈永志;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3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李毅;马来西亚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一个制度变迁的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5 周冰,谭庆刚;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石琛,王雪丽;解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文献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5年05期
7 陶一桃;CEPA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5年07期
8 吴艾莉;徐建华;;审计委员会制度变迁诱因之谜[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9 景文宏;;制度变迁对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周翼翔;王学渊;;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3期
11 徐向东;;人的经济价值、制度与经济增长[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12 曹荠;;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变迁[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3 陈胜,刘荣;转型期农业增长波动的一种解说[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14 何锁柱,和春雷,赖德胜;制度变迁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显示[J];人文杂志;1997年06期
15 王知贵;浅析我国所选择的市场主体互动的变迁方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16 冯开文;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反观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07期
17 李松龄;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效应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8 何品荣;国有企业脱困的根本出路仍是产权制度改革[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9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等学者谈中国成功转型的基础是制度变迁[J];电力技术经济;1999年05期
20 彭文平,肖继辉;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联效应[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魏巍;朱卫东;吴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赵海怡;;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再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李坚飞;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悖论与扶持政策反思[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定;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制度变迁与科研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凌智勇;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9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2 刘亚敏;从土地所有权变迁看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云翔;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D];清华大学;2005年
5 柳臻;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沈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
7 武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浙江省台州市人事局 江波;社会转型与干部人事制度变迁[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武当之道”课题组供稿;武当之道[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7 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韩浩;牛市动因在于制度变迁和产业变革[N];证券时报;2006年
8 彭兴庭;高考诚信中“囚徒困境”与制度变迁[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江苏天鼎 秦洪;制度变迁引发投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郁国建;直面WTO的我国会计制度变迁[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