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

陶怀颖  
【摘要】: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总体品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的现象也较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子,按照现代农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要求,顺应在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的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向区域集群化发展,这是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在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从理论上探讨了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和集群化发展的可能性,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基本含义、研究的意义,赋予了产业集群新的内容和要求。 产业集群最早来自于工业的实践。本文考察了一些工业强国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历程、成效和措施,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并对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法和成本差异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国内农业产业区域演进的基本趋势,得出了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遵循市场规律、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一个结论。在农业强国的实践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推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具备条件的。 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主要是研究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影响要素、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发展模式等,同时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这是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的新的贡献。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农业主导产业和主产区域的选择、布局,相关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途径和条件。实际分析和研究了一个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且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链条长的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案例,并对射阳县棉花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政文;河南油田“十五”后三年发展战略思考[J];河南石油;2002年06期
2 田千喜;;农业发展中的资金融通及运行机制[J];文史博览;2006年02期
3 黄建龙;福建煤炭集团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中国煤炭;2003年05期
4 王云才;鲁西北平原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机制与途径——以东昌府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5 赵全乐;地勘单位现状和发展战略[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06期
6 郑清贤;;关于新形势下促进两岸农业深化合作的机制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0年02期
7 李兴华;科技企业集群的自组织机制与条件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6期
8 徐汉明;论中国农业发展的土地持有产权机制创新[J];经济评论;2001年06期
9 赵其国;黄国勤;;广西农业:机遇、成就、问题与战略[J];农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杨利;我国农业高科技发展模式构建[J];甘肃农业;2003年09期
11 周建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新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2 郑清贤;;构建八大提升机制 力促闽台农业合作迈向“深耕”——《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解读[J];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05期
13 杨文彬;构建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4 武丹,沈玉志;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中小企业集群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5 曹海霞;;构建山西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2期
16 吴朝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对策[J];财政监督;2006年16期
17 刘远新;赵海峰;;基于制度的农民增收机制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6期
18 王燕;;新农村视角下财政支农机制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2期
19 李玉胜;李王卫;;探寻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20 张宁;颜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理论前沿;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芬;何忠伟;莫鸣;;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越;翁伯琦;刘荣章;;循环农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勇;梁圣蓉;;会展业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依据与策略创新[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巩天奎;;太原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6 张秀生;王军民;;湖北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饶绮麟;邓志雄;黄业英;;有色金属矿山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8 马仕;束昱;;地下物流在上海的发展前景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金丽;徐用吉;王薇;;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韩海军;陈碾管;胡柏林;;三门峡市高效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思考[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怀颖;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习明;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谷秀华;长春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机制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耀;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刘辉;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闫素华;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体表心电图F波的形成机理及射频消融方法[D];山东大学;2004年
8 张奉琪;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影像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朱业宏;人力资源能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霞;山西省农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康志文;山西省旱作农业发展战略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祺;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华东;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勇;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徐炜;无锡市滨湖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玉岩;湖北省农业型限制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林立达;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凌霄;县域经济竞争战略[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宗顺;组织实施五大战略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N];新华日报;2006年
2 高建;专家预测:八类农业发展势头旺[N];今日信息报;2005年
3 韩清华吴平华;成都百亿元促现代农业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记者 刘福仁;681名选派干部服务我省现代农业发展[N];吉林农村报;2007年
5 李茗;集中精力攻克小麦条锈病 为我市农业发展作贡献[N];西安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斌 朱明堂 宋桂昌;集聚成“块”挺脊梁[N];徐州日报;2006年
7 易名;创造世界奇迹的荷兰农业[N];西部时报;2008年
8 州农业局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 朱晓康;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发展[N];黔西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振峰;我省公布农业发展目标[N];甘肃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晓雷;促进气象为农业发展服务[N];平顶山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