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气象预测初步研究
【摘要】:
论文收集了国内外蝗虫灾害发生及其研究现状的文献,并较系统的综述了蝗虫的发生生态、预测技术以及内蒙古草原蝗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特点,从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情况和草原气候特点、草原生态环境的分布入手,分析了对草原蝗灾发生与温度、降水量、冷空气活动、高温干旱等气象因子以及大气环流特征量与草原蝗虫栖境选择、越冬、孵化出土和蝗蝻生长的关系,筛选了影响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的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背景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原蝗虫发生面积、发生期的气象预报模式,在次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内蒙古草原蝗虫气象预报预测服务系统”软件系统。为草原蝗虫的预测并及时指导有关部门进行防治提供了有力工具。
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对内蒙古草原蝗虫生存、栖境选择和群落变化有重要影响。秋后首次寒潮或强冷空气出现的越早,对蝗卵的威胁越大;春季土壤温度和湿度二者相互影响,草原蝗虫受二者的综合作用;春末夏初蝗蝻羽化至成虫期,最低温度的越高,蝗蝻遭遇致死温度的几率越小;总体上,年平均温度偏高或冬季、春季、秋季出现高温天气对蝗虫发生有利;蝗虫发生除与年降水量有关外,与四季降水也有密切关联,尤其是秋季干旱对蝗虫发生影响更大。
通过分析筛选对蝗虫生存与繁衍有明显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量,分别与蝗虫发生面积、虫口密度和发生期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建立蝗虫发生面积、虫口密度和发生期预测模型,效果良好。
|
|
|
|
1 |
刘玲,郭安红;2004年内蒙古草原蝗虫大发生的气象生态条件分析[J];气象;2004年11期 |
2 |
颜忠诚,陈永林;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个体大小与体重之间关系的探讨[J];昆虫知识;1996年04期 |
3 |
颜忠诚,陈永林;内蒙古草原蝗虫个体大小及生活型划分的探讨[J];生态学报;1997年06期 |
4 |
颜忠诚,陈永林;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种草原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的观察[J];昆虫知识;1997年04期 |
5 |
白月明;;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推广应用[J];Annual Report of CAMS;2008年00期 |
6 |
刘志斌,许升全,王海川,王青川,郑哲民,李韬,刘晓建,米歇尔·劳努阿;锐劲特对青海省草原蝗虫防治价值的研究(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1999年04期 |
7 |
王建忠;杨莲梅;;新疆草原蝗虫灾情监测预测系统[J];新疆气象;2005年05期 |
8 |
刁治明;林建国;;蝗虫微孢子虫对草原蝗虫感染致死作用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9 |
贺达汉,郑哲民;荒漠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竞争模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年06期 |
10 |
沈佐锐;;《中国主要蝗虫及蝗灾的生态学治理》书评[J];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
11 |
陈素华;李警民;;内蒙古草原蝗虫大暴发的气象条件及预警[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
12 |
张显锋;张学顺;侯淑梅;于晓秋;刘炳友;;草原鼠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8期 |
13 |
康乐,陈永林;草原蝗虫种团资源利用的多维分析(直翅目:蝗科)(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1994年03期 |
14 |
郭安红;王建林;王纯枝;宋迎波;;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指数构建方法[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
15 |
杨洪升;王婷;;新疆草原蝗害与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6 |
李桥江;赖宇宁;刘成刚;;萨孜草原与粉红椋鸟[J];新疆人文地理;2008年01期 |
17 |
赵成章;周伟;王科明;董小刚;;黑河中上游草原蝗虫生态分布与生境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8 |
康乐;草原蝗虫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年03期 |
19 |
张龙,严毓骅,潘建梅,张卓然;蝗虫微孢子虫病在草原蝗虫优势种种群及空间的分布[J];昆虫学报;1998年S1期 |
20 |
汝凤军;陈素华;乌兰巴特尔;;抵御草原病虫害 内蒙古气象出新招[J];内蒙古气象;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