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晋A棉花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及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

黄晋玲  
【摘要】: 本研究以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研究材料,构建了相应的线粒体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并以线粒体功能基因为探针得到阳性克隆。线粒体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将为克隆相关基因和研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其目的是克隆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相关基因,了解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进而克隆与不育性相关的基因。 研究获得以下结果: 1.本实验在借鉴了各类作物BAC文库的构建方法后,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构建的技术体系,包括线粒体的分离、高质量大片段DNA的获得、大量部分酶切最佳条件的确定、片段大小的选择、高效的连接与转化体系等。 2.分别构建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的BAC文库。 (1)不育系BAC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为22.29kb,空载率为0.9%;保持系BAC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为21.36kb,空载率为0.8%。据棉花线粒体基因组大小约为700kb计算,两个文库覆盖率分别为线粒体基因组的79和76倍,从理论上筛选出任何一个线粒体基因或序列的概率几乎为100%。 (2)插入片段可以在宿主大肠杆菌中稳定繁殖至少100代,无缺失、重组等现象发生,说明BAC克隆的插入片段可以在宿主大肠杆菌中稳定保存。 3.根据其它植物线粒体的功能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到相应的线粒体功能基因的片段orfB、coxI、atpA、nad4L和atp6,将这些片段分别克隆到pGM-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对比确认。 4.通过不育系与保持系的orfB,coxI和nad4L3个基因的全序列的比较,证明晋A不育系与保持系在orfB、coxI和nad4L基因全序列上无差异。 5.利用棉花的线粒体功能基因或片断:orfB、coxI、atpA、nad4L和atp6对所构建的BAC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 6.对棉花线粒体基因组的几个亚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表明:棉花线粒体基因组同样含有重复序列和来源于细胞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迎春;赵荣敏;范云六;;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综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年01期
2 李丕顺;刘学群;王春台;周杰;余光辉;刘新琼;;TAIL-PCR对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特异片段HL-sp1侧翼序列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3 黄晋玲;胡建斌;张锐;郭三堆;;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文库的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4 刘志勇;孙其信;;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赵海燕;黄晋玲;;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6 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线粒体蛋白质和DNA的分析[J];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7 冯娜;罗淑萍;郭三堆;;基于棉花BAC文库的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张小全,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5年02期
9 吴巧雯;宋洋;张锐;王远;郭三堆;;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 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J];棉花学报;2008年05期
10 李鹏;李新华;张锋;邱登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1 侯思宇;张锐;张晓;郭三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年01期
12 赵世民,刘祚昌,詹庆才,刘俊君,徐金相,李向东;WA型、BT型和D型水稻雄性不育系细胞质基因组翻译产物分析和研究[J];遗传学报;1994年05期
13 曾慧杰;易自力;蒋建雄;谭炎宁;肖亮;覃静萍;王志成;;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概况[J];湖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4 汪静;荣廷昭;潘光堂;朱英国;曹墨菊;;植物线粒体遗传物质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6年06期
15 胡滨;陈观平;施农农;卢江杰;王慧中;;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6 张鸿;陈祖玉;李阳生;朱英国;;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与功能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3期
17 王一峰;董振生;董军刚;王永行;薛汉军;白红涛;;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1575A的分子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9期
18 李传友,谢纬武,孙兰珍,王斌;普通小麦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比较研究[J];遗传学报;1995年04期
19 蔡陈,杨征,朱英国;水稻孢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J];遗传学报;1998年06期
20 姚鸿,李传友,谢纬武,吴郁文,张炎,王斌;小麦D~2型与K型、V型、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RAPD比较分析[J];植物学报;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许乃银;狄佳春;殷剑美;陈旭升;;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与利用[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朋波;曹美莲;杨六六;张爱莲;许爱玲;刘惠民;;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睿文;李春峰;翟国英;栗梅芳;;开展棉花无害化治理 增强植保社会化服务功能[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4 原国辉;尹新明;韩桂仲;刘顺通;李自朝;段爱菊;;美洲斑潜蝇在棉花不同品种上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棉花抗性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谭启玲;胡承孝;魏文学;;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社增;马平;鹿秀云;张雪辉;高胜国;;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细菌NCD-2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林永增;李伟明;李志峰;王志忠;王树林;;中国北方旱地棉花生态条件分析与中高档纱用棉生产基地建设[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8 汪若海;;一种特长种子纤维的植物[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史少甫;段艮庭;万月娥;王国清;;影响棉花质量的综合因素与提升对策[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新建;唐凤兰;杨举芳;陈丛敏;邹陈;刘辉;;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试验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晋玲;晋A棉花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及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黄晋玲;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3 朱云国;棉花转GST基因恢复系恢复力提高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蒋培东;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陈健美;甘蓝型油菜2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念;三种蝗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直翅目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思宇;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GhPG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张娟;单殖吸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生物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1年
9 张晓;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郭余龙;棉花遗传转化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养仓;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王晓玲;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中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细胞学观察[D];浙江大学;2006年
3 解海岩;激素及其相关酶与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文锋;棉花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GhARF的克隆[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姜鸿君;新疆库尔勒垦区机采棉(陆地棉)综合农艺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费晓艳;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配套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宏;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部分骨干品种的AFLP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8 王香河;棉花留叶枝对产量的超补偿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9 李继军;邯郸棉田多熟种植制度调查及推广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海娜;种子粒度对棉花“铃—叶系统”协调性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序文;破解“三丝”带来的产业困局[N];湖北日报;2004年
2 王晓光 本报记者 朱谦;收棉贷款不足大荔棉农棉花堆家中[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中秋;郑商所组合拳搞活市场棉花小麦有望“复活”[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北京北方丰达种业有限公司 张志发;棉花抗灾减灾技术措施[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隆尧县东良乡周村 谷进州;核桃树旁土豆棉花“联姻”[N];河北科技报;2006年
6 南宫市焦王村 焦路昌;重茬病地棉花丰收全靠冀科棉冀棉28[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省农科院经作所 张培通 徐立华;棉花、大蒜套种模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席涓;棉花巷拆迁 两年“悬案”一朝决[N];眉山日报;2006年
9 记者  乔林生;建好平台打实基础 迎接新的发展良机[N];期货日报;2006年
10 韩乐;棉花要种好 技术是关键[N];渭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