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耐盐QTL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及抗旱、耐盐的遗传重叠研究
【摘要】:
盐害和干旱都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提高水稻的耐盐性与抗旱性是水稻的重要育种目标。高效发掘和利用种质资源中的耐盐、抗旱QTL是改良水稻品种抗逆性最为简便有效的途径。
以来自伊朗的粳稻品种Binam为供体,国际水稻所育成的籼稻品种IR64和我国广东育成的高产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分别构建了两套遗传背景基本一致BC2F8回交导入系群体作为本研究的材料,进行水稻耐盐与抗旱QTL初步定位,分析了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对QTL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比较盐胁迫和旱胁迫两种逆境下QTL表达差异,剖析不同时期水稻耐盐性及耐盐与抗旱之间的遗传重叠机制,鉴别影响耐盐和抗旱的重要基因组区域,为培育能适应耐盐和抗旱新品种提供有益信息。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以IR64/Binam和特青/Binam两套导入系群体为材料定位了水稻苗期在140mM NaCl胁迫下影响秧苗存活天数、盐胁迫后10天叶片盐害级别、盐胁迫8天后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浓度等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QTL。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41个苗期耐盐QTL。
2.在IR64/Binam群体中定位了影响分蘖期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鲜重在对照、盐胁迫和胁迫与对照差值条件下的QTL 22个,其中16个QTL属耐盐QTL。
3.以Binam导入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的两套导入系群体为材料,检测到影响单株产量、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株高等7个性状在对照、旱胁迫和胁迫与对照差值3种条件下的QTL 47个,其中37个与抗旱性有关。
4.比较苗期和分蘖期耐盐QTL的分布,发现多数(75.4%)影响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QTL在遗传上相互独立,仅在染色体的6个相同或相邻区域定位到影响两个时期的耐盐QTL,表明苗期和分蘖期的耐盐性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将苗期和分蘖期的重要耐盐QTL进行累加,或针对苗期和分蘖期的重叠耐盐QTL进行选择,有可能培育出苗期和分蘖期均耐盐的水稻品种。
5.在IR64/Binam和特青/Binam两个遗传背景下,分别有5个和3个基因组区域的耐盐性QTL与抗旱性QTL相互重叠,表明耐盐性与抗旱性存在着一定的(23.4%)遗传重叠。针对耐盐性和抗旱性QTL的重叠区域进行选择,有可能培育出既耐盐又抗旱的水稻品种。
6.通过比较相同供体,不同遗传背景和相同背景不同环境(对照与盐胁迫或对照与旱胁迫)QTL的定位结果,发现耐盐与抗旱QTL受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是仍能鉴定出一些对遗传背景与环境不敏感的QTL,如QSnc3、QPn9和QGw3等,这些重要的QTL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
|
|
|
1 |
杨森;张桂华;;黄瓜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2 |
卫云宗,乔蕊清,温钟瑞,谢福来,刘新月,宁东贤,王美玲;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
3 |
亐开兴;吴桂生;廖祥龙;金显栋;赵刚;杨国荣;袁希平;黄必志;文际坤;张亚平;;婆罗门牛mtDNA D-loop变异及其遗传背景(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6年06期 |
4 |
李有春,刘仲齐;遗传背景对小麦T型杂种种子活力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5年01期 |
5 |
亐开兴;文际坤;;红安格斯牛mtDNA D-loop序列变异[J];中国草食动物;2006年06期 |
6 |
盛孝邦;;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英文)[J];中国水稻科学;1992年01期 |
7 |
雷冈;禽群的遗传背景[J];养禽与禽病防治;1983年02期 |
8 |
朱友林,刘纪麟;玉米抗大斑病菌基因及其遗传背景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9 |
张林,隋晶晶,王维;小麦遗传背景对糯性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0 |
高增贵;陈捷;刘限;薛春生;;玉米品种遗传多态性与根系内生细菌种群的相互关系[J];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
11 |
张建秋;姚洪军;李晓梅;;向海桑1号遗传背景的AFLP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2 |
贾曦;姚方印;李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13 |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青海黑小麦种皮色泽的初步遗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5期 |
14 |
严兴荣;余树民;雷安民;杨学义;沈文正;刘淑娟;马晓玲;窦忠英;;父系遗传背景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7年06期 |
15 |
高增贵;赵辉;张小飞;庄敬华;赵柏霞;隋鹤;;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J];种子;2010年02期 |
16 |
武小金,尹华奇;温敏核不育基因置于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现变异[J];杂交水稻;1997年01期 |
17 |
甘阳英;李绍华;宋松泉;王伟青;程红焱;;不同种源的葡萄种子休眠及其解除的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8年06期 |
18 |
郑九如;林文彬;林荣光;庄占龙;郑回泳;;水稻“闽科早22号”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初步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1990年02期 |
19 |
陈于和;张天真;唐灿明;潘家驹;靖深蓉;;海岛棉品系海_1无腺体性状的遗传——Ⅱ.陆地棉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20 |
周汝江,陈建泉,胡以平,成国祥;小鼠遗传背景对4n胚胎及2n-4n聚合胚制作效率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