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溶性绿茶多糖的系统分级纯化及其免疫活性与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寇小红  
【摘要】: 多糖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筛选出高免疫活性和高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多糖组分,将炒青绿茶经水提取后,茶汤用0.2μm孔径的膜过滤,滤液依次经过150kD、20kD、6kD的膜组件进行分级和浓缩。得到150kD、20kD、6kD三部分的截留液。同时对茶渣进行碱提处理,以比较水提绿茶多糖与碱提绿茶多糖的各分级组分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将150kD、20kD、6kD三部分的截留液和碱提多糖依次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3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HPGPC-ELSD鉴定各多糖组分的纯度及分子量分布,并测定了各分级组分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检测免疫活性的影响以及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茶汤中50%以上的干物质能够透过20KD的膜,对于多糖来说,则以20kD膜截留液中含量最高,其占干物质的比重可达到36.86%,150kD膜和6kD膜截留部分中多糖含量分别为27.13%和21.16%,而透过6kD膜部分中占干物的含量则仅为1.09%,由此可见,膜分离处理对于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效果明显。水溶性绿茶多糖经过系统分级后共得到了20多个分级组分;HPGPC-ELSD鉴定各多糖组分的纯度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得到7个均一水提多糖组分和两个碱提多糖组分;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检测免疫活性,发现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有显著活性的多糖组分大多集中在20kD左右,有较强清除羟自由基的多糖组分大多集中在6kD左右,部分为20kD左右的多糖,且大多为不均一多糖,而碱提多糖的免疫活性相对较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韡;王丹侠;张建文;沈俊毅;张颖琦;;四种家用净水器净水功能的比较[J];职业与健康;2011年17期
2 孙晶波;姜国志;刘鑫;;超滤在冠心宁注射液工艺中的应用及对有效成分的影响[J];河北化工;2011年07期
3 申屠勋玉;赵丹青;;膜法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中的应用[J];水工业市场;2011年06期
4 王苏鸣;;福州市区二次供水污染情况调查与防治措施[J];海峡科学;2011年06期
5 刘莹;厉建中;张俊平;;人的核糖体蛋白S3a基因克隆、表达、纯化与亚细胞定位[J];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02期
6 徐浩坤;李存玉;彭国平;尹楠;张同星;;基于超滤技术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郑杭生;佐拉·沙肯迪克;王湘林;徐莲英;;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的包封率[J];中草药;2011年08期
8 焦光联;吕建国;何葆华;;新生化口服液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哲;陈卫;陶辉;陈亮;;高通量下超滤膜水厂应急除藻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桂学明;李伟英;赵勇;刘亮;华伟;陈清;;氧化预处理延缓超滤膜污染的试验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小燕;;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膜法预处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贠延滨;石国领;李继定;陈翠仙;;耐高温杂萘联苯聚醚砜酮平板超滤膜的制备[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卞晓锴;施柳青;陆晓峰;;溶剂种类对PVDF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安辉;游海平;;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7 孙丽华;李星;胡孟;邬晓梅;贾燕南;刘文朝;;浸没式超滤膜处理自来水厂沉后水试验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8 黄征青;陈坤;张智;徐洪涛;李四年;胡兵;;PVP为添加剂的PAN-Fe_3O_4超滤膜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慧英;赵宝龙;张国清;张建波;;超滤工艺处理海水的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宝敏;袁东星;吴翠琴;;弱阴离子交换、超滤两级法纯化浓缩卵黄蛋白原(Vtg)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霞;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2 倪德江;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3 乔铁军;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去除水中典型PPCPs的效能与机理[D];清华大学;2011年
4 沈立强;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王国庆;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腈(酮)及其磺化改性超滤膜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元凤;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7 芮莉莉;中性茶多糖对KK-A~yⅡ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8 周小玲;茶多糖的定量、定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王哲;亚铵法草浆废液固氮技术及木质素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规律[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周裔彬;茶多糖对小麦粉、淀粉及其焙烤制品糊化和老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红根;UF+DTRO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少白;超滤法在清开灵注射液制备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3 余峰;纳米纤维素基分离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黄加乐;相转化聚醚砜超滤膜的孔结构形成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5 杨晓今;帘式超滤膜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静;添加剂及底膜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rO_2超滤膜的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王文;发酵液中GABA膜分离纯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孙大海;PVDF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成膜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陶然;光催化/微滤膜方法在腐殖酸降解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晓飞;基于膜技术的红花黄色素新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史博臻 记者 许琦敏;国产超滤膜有望广泛应用[N];文汇报;2010年
2 祝君翔;东营水厂改造实现新水质标准[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刘春霞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罗斯;超滤工艺助力保障饮用水安全[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陈宗懋 余运西;茶叶专家话茶叶[N];健康报;2005年
5 吴骏;我市一项目通过中科院专家组验收[N];宜兴日报;2010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冷水泡茶降糖效果不错[N];健康时报;2006年
7 章草;杭州湾新区水厂BOT项目签约[N];中国建设报;2004年
8 ;经常喝茶有哪些好处?[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大庆;喝茶应根据体质选品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邢军;“粗茶淡饭”到底指什么?[N];健康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