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六倍体小麦偃展4110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矮秆基因变异检测

赵天祥  
【摘要】: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重点已经由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学。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内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了解所有这些基因如何协调一致发挥作用。目前已有多种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构建饱和突变群体,通过突变体分析鉴定基因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小麦EMS突变体库,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准备基础材料。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变处理小麦早熟品种偃展4110种子,将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部分M3材料播种株系进行表型稳定性验证。对M2代进行全生育期田间表型鉴定,获得了幼苗、叶、茎、穗及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该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约为6.6%。本研究所构建的偃展4110EMS突变体库是较为理想的突变体库,可望有效地被用于小麦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中。同时,提取23份M3群体中的苗期矮小材料DNA,对Rht1和Rht2基因启动子区进行了SNP检测,在5份材料中发现了Rht1基因启动子区8个SNP,在3份材料中发现了Rht2基因启动子区3个SNP。这些材料将用于小麦矮秆基因的降秆机理研究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陈向东;吴晓军;胡喜贵;李淦;姜小苓;李笑慧;李小利;胡铁柱;茹振钢;;117份小麦种质中5个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J];新疆农业科学;2019年08期
2 隋炯明;梁国华;李欣;吴书俊;严松;赵祥强;张正球;顾铭洪;;籼稻多蘖矮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06年06期
3 赵祥强,梁国华,周劲松,严长杰,曹小迎,顾铭洪;矮泰引-3中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J];遗传学报;2005年02期
4 郭保宏,宋春华,贾继增;我国46个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1996年05期
5 李兴普;不同矮秆基因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J];华北农学报;1995年01期
6 梁国华,潘学彪,顾铭洪,嵇朝球;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5年03期
7 程治军,吕知敏;小麦的矮秆基因及其研究方法[J];作物杂志;1995年04期
8 田良才;矮兰麦矮秆基因的初步分析[J];作物品种资源;1987年04期
9 M.D.Gale;S.Youssefian;郭保宏;;小麦矮秆基因(二)[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1期
10 O.N.Singh;Mahatim Singh;于振文;;不同品种不同施氮量对矮秆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1982年03期
11 张京;中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基因分析——Ⅱ.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遗传学报;2001年01期
12 张国平;;大麦的几个半矮秆基因简介[J];麦类作物学报;1988年04期
13 梁国华,顾铭洪,潘学彪,嵇朝球,印志伟;几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等位性和遗传效应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4 周玉琴;;冬小麦新种质开95016矮秆基因遗传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5 赵祥强,周劲松,梁国华,严长杰,曹小迎,顾铭洪;籼稻矮泰引-3矮生性的遗传分析与半矮秆基因的鉴定[J];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6 顾铭洪,朱立宏;几个矮稈籼稻矮稈基因等位关系的初步分析[J];遗传学报;1979年01期
17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秋实;李倩倩;王超杰;蒋宏宝;耿皆飞;谢彦周;王成社;;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基因定位[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2 杨森;朱泓静;张连全;甯顺腙;郝明;刘登才;袁中伟;;黑麦矮秆基因表型鉴定及在小麦背景中致矮效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3 李欣;隋炯明;梁国华;严长杰;严松;顾铭洪;;籼稻多蘖矮株高的遗传分析及其矮秆基因定位[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张昊;汪海;赵莉莉;查象敏;朱莉;黄大昉;郎志宏;;玉米抗虫相关突变体的遗传解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谨;白爱宁;刘春明;;水稻灌浆缺陷gfd1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6 张亚芳;潘存红;李爱宏;汤雯;武茹;陈宗祥;许爱霞;潘学彪;;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利用效率的一点尝试[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刘基生;;玉米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在玉米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赵张晨;胡银岗;陈亮;;硬粒小麦矮秆基因Rht15的初步定位[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9 孙林鹤;单强强;王冬至;余慷;李亚飞;刘冬成;孙家柱;詹克慧;张爱民;阳文龙;;小麦赤霉素敏感型显性矮秆基因Rht12的精细定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0 侯蕾;赵传志;夏晗;马俊杰;郭凤丹;付春;王兴军;;花生突变体库创制与突变体筛选利用[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11 贺栾劲芝;何书强;李晓丽;宋晓飞;闫立英;孙成振;;黄瓜果实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A];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C];2018年
12 乔悦;陈亮;胡银岗;;小麦矮秆基因Rht4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A];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9年
13 倪永静;胡新;任德超;李巧云;牛吉山;;国麦301突变体库构建初报[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4 熊宏春;郭会君;谢永盾;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刘录祥;;航天诱变耐盐小麦突变体的耐盐胁迫关键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研究[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5 尹梦娇;王艳胜;乔玲;张腾;温贺;李莎莎;张汝;路雅洁;王爱萍;董琦;贾举庆;杨珍平;高志强;郑军;张春来;;旱地小麦品种长6878突变体的诱导、鉴定与遗传分析[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6 张娜;樊小莉;崔法;赵春华;张玮;宋利强;纪军;李俊明;;小麦株高遗传解析[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17 刘梦迎;李玉红;;黄瓜矮生突变体M02的生理特性分析及突变基因(dw-2)的初步定位[A];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C];2018年
18 姚姿婷;蓝秀万;周燕;周辉;商巾杰;陈保善;;大规模板栗疫病菌突变体库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9 隋炯明;周勇;王军;顾铭洪;梁国华;;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克隆与功能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0 杨丽;刘秉华;刘宏伟;朱光;王山荭;周阳;孟繁华;;小麦品种“轮选987”的选育与推广[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涛;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2 赵波;甘蓝型油菜矮秆基因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彭永彬;水稻穗顶退化突变体paa1019和paa74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4 汪燕;玉米CMS-S型育性恢复突变体rfl~*04-229和rfl~*04-230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转录表达与GMS突变体K305ms的初步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孙廉平;水稻不育突变体ohms1、difo1和strs1的鉴定、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晶;芜菁花青素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RNA-seq分析及EMS突变体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7 汪秀志;芜菁花青素合成光不敏感型突变体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8 刘梦洋;大白菜EMS突变体叶色深绿及抗软腐病基因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9 邱振楠;水稻高温高光敏感突变体ls1的筛选及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0 程国新;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可用叶色突变体的筛选鉴定及叶色调控基因CaPAL功能的初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1 杜柏娟;int突变能够增强不同温度下抗病基因诱导的生长缺陷[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2 王文强;细胞分裂素代谢在小麦滞绿突变体tasg1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13 高冬丽;黄瓜ACO2和SCL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4 谭翀;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的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5 王小虎;水稻类病变早衰基因LMES3和LMES4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16 陈岩;玉米穗发芽突变体和小粒突变体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7 Workie Anley Zegeye;水稻半矮秆基因OsFBK4的定位及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18 赵祥强;水稻半矮秆基因sdt2的鉴定、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筛选[D];扬州大学;2005年
19 李文慧;番茄基因组文库及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0 王瑞娟;拟南芥var2花斑突变体增强修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天祥;六倍体小麦偃展4110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矮秆基因变异检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郑洋谊;水稻半矮秆基因SD16调控株高的分子机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高其森;水稻半矮秆基因sdm的遗传定位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4 胡文涵;四倍体矮秆小麦ANW16G和高秆小麦LD222代谢组学比较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开兵;玉米红轴基因C(t)和矮秆基因d12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黄梦豪;秦黑1号小麦致矮基因的发掘与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张秀彤;大豆隐性矮秆基因19-DW的精细定位[D];吉林大学;2019年
8 王攀;玉米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及主要性状配合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9 彭冉虹;玉米矮秆突变体R08d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10 杨冠翼;谷子延四直矮秆基因的精细定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1 赵秋实;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矮秆基因JB016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2 朱浩;小麦重要性状基因的分子检测及遗传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3 曹小迎;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14 周晓变;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分布及其与农艺性状关系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15 徐金凤;籼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16 孙希平;小麦株高基因的分子标记[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17 李思慧;拟南芥光呼吸突变体筛选方法优化及pglp1-2突变体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18 刘敏;拟南芥黄色叶片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19 梁亚平;拟南芥叶片延迟变绿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20 郑志琼;拟南芥短根突变体2-18 m-1的基因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约万年前人类已选出水稻高产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大庆;巨型稻能否承载稻穗的“未来希望”[N];科技日报;2017年
3 李峰 本报记者 吕兵兵;耿爱民和他的“蓝矮败”小麦[N];农民日报;2018年
4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当代后稷”把丰收的种子撒在广袤大地[N];文汇报;2018年
5 谭元斌;中国建成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通讯员 李晓春 王学锋 记者 张行勇;研究揭示六倍体小麦遗传多样性来源[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记者 蒋建科 龚仕建;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
8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许天颖 陈洁;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找到基因“门牌号”[N];科技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