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机蔬菜种植体系中水肥配置的农学及环境效应研究

唐政  
【摘要】: 本研究针对有机蔬菜生产中由于不合理灌溉和施肥而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环境污染风险提高等问题,以北京郊区典型保护地有机蔬菜种植为对象,按照当地种植习惯的小油菜-香菜-番茄-黄瓜轮作体系,通过4茬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蔬菜产量、品质的差异,施用有机肥对氮、磷、钾在土壤中的累积和分布动态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重金属威胁,并利用自流式农田地下淋溶收集装置揭示蔬菜地水分渗漏和有机肥中无机氮的淋洗特征,探讨有机种植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中分配与表观平衡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1)有机肥不同施用量随栽培时间而逐步影响蔬菜产量。在小油菜-香菜-番茄-黄瓜轮作体系中,常规施肥处理的N/P2O5/K2O达到2.08/1.6/0.7(t/ha)。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常规施肥处理相对于减半量施肥处理的产量优势逐渐明显。由于基础肥力过高,不同水肥管理间头两茬小油菜、香菜产量差别不显著;常规施肥番茄产量比施肥量减半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量处理对黄瓜产量有显著影响。常规水肥管理方式下有机肥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不如减半量施肥管理方式高。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模式的有机肥投入过多,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肥量减半是可行的。 (2)有机肥过量施用明显影响了蔬菜品质。除蔬菜Vc含量随施肥量递增外,在施肥量减半处理下,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蛋白的含、可溶性糖类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营养品质和口感都优于常规水肥管理。有机肥用量过大使土壤中有较高的无机氮累积是造成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小油菜、香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均严重超标;在随后的种植中,通过减半量施肥,有效降低了番茄、黄瓜硝酸盐含量。尽管有机肥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都低于有机种植标准,但施有机肥后,番茄、黄瓜和土壤中镉(Cd)、铬(Cr)、铅(Pb)、汞(Hg)、砷(As)、铜(Cu)、锌(Zn)、镍(Ni)等八种重金属含量提高,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 (3)有机肥过量施用造成大量养分在土壤中残留。常规施肥和减半量施肥对0-20cm和20-40cm土层磷素、钾素的累积均造成了显著性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表层0-20cm速效磷的浓度超过400 mg/kg,0-40cm土体中磷的累积超过1300 kg/ha,表层0-20cm的速效钾浓度超过300 mg/kg,0-40cm土体中钾的累积超过1400 kg/ha。 (4)过量施用有机肥是造成无机氮表观平衡值增加。土体中过剩的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常规施肥造成无机氮在0-20cm土层中大量残留,常规灌溉和减量灌溉下分别为430.23 kg/ha和410.12 kg/ha,减半量施肥在常规和减量灌溉下分别为297.99 kg/ha和205.96 kg/ha,显著降低了无机氮的残留。在表层大量残留的无机氮在短时期内向60cm以下的土层没有出现明显迁移,60cm以下的土层中无机氮含量的变化幅度很小。常规施肥处理造成0-90cm土体的无机氮表观平衡值超过1400 kg/ha,减半量施肥处理下的无机氮表观平衡值可下降到450.49kg/ha。在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施肥量减半能在保证氮素供应的前提下较好地维持氮素表观平衡。 (5)灌溉量过大是造成氮素淋失的最重要因素。在较短时期内,灌溉相比施肥而言,对氮素淋失的影响更大,控制灌溉量比控制施肥量更能减少氮素淋溶损失。常规和减量灌溉下不施肥造成的氮素累积淋失量分别为36.07 kg/ha、27.05 kg/ha;常规水肥管理下氮素淋失量为59.8 kg/ha,施肥量减半可使氮素淋失减少14.51 kg/ha;而减少1/3灌溉量可使氮素淋失减少17.89 kg/ha,水肥同时减量则可减少25.43 kg/ha。在常规灌溉条件下,常规施肥和减半施肥处理下有机肥的淋失率分别为1.18%和0.88%;减量灌溉条件下分别为0.74%和0.8%。 (6)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容易产生土壤重金属累积。本试验的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在短时期内还没有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施肥条件下,常规水肥处理下的蚯蚓数量最多,达46只/m3,高于其他各施肥处理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秋英,刘晓冰,金剑,李艳华,王光华;水肥耦合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1年02期
2 陆杰;魏晓平;张怀志;;面源污染中畜禽有机肥磷的流失形态及其环境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辛术贞;武丹;武爽;芮玉奎;陈清;彭福田;;单施尿素和有机肥对温室油菜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年09期
4 王斌;马兴旺;杨涛;牛新湘;郭勇;刘骅;许咏梅;;干旱区水肥耦合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S2期
5 孙向丽;张启翔;;水肥耦合对盆栽丽格海棠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进鑫,张晓鹏,高保山;水肥耦合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的促长促花作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3期
7 王景伟;朱铁林;王海泽;;水肥耦合对大豆生长发育的正交设计实验研究[J];大豆通报;2007年06期
8 田德龙;史海滨;王长生;薛铸;戴佳信;;盐渍化土壤向日葵水-肥耦合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6期
9 王殿武,文宏达,褚达华;栗钙土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间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年03期
10 李法云,宋丽,郑良,臧树良,尚德隆;水肥耦合作用对土壤养分变化及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1 王海艺;韩烈保;杨永利;苏德荣;谢良生;;水肥对洋白蜡生物量的耦合效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12 郭向华;;鱼塘巧施肥[J];农业知识;1998年01期
13 李宝福;叶功富;;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水肥耦合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14 陈碧华;郜庆炉;孙文艺;豁泽春;;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对番茄果实中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5 闫立琴;王崇旺;石春梅;;不同施肥量对甘薯遗字138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0年S1期
16 朱德兰,王文娥,楚杰;黄土高原丘陵区红富士苹果水肥耦合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1期
17 田军仓,韩丙芳,李应海,沈强云;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Z1期
18 庞云;张俊生;张志;张文柱;;滴灌条件下无土栽培番茄不同水肥处理与土培畦灌比较试验[J];华北农学报;2006年S3期
19 邱继水;魏岳荣;杨护;黄秉智;许林兵;;水肥耦合微喷灌溉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6期
20 陈羡德;陈礼光;荣俊冬;张志欣;高楠;郑郁善;;施肥对沿海沙地麻竹笋期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宪明;刘波;王旭;张春雨;张英辉;庄长楠;;有机肥对苜蓿生长及其产量影响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王春雨;王跃武;龙显助;;松嫩平原引、蓄、排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概论[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敏;蒋海燕;王和意;张心怡;常静;许世远;;上海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ULUCC)变化及其环境效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曾繁彩;吴琳;;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傅家谟;盛国英;彭平安;肖贤明;张干;;毒害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与环境效应[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李铁刚;李安春;陈丽蓉;苍树溪;;15万年以来冲绳海槽火山活动的环境效应[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吕宪国;高俊琴;刘红玉;李兆富;;湿地变化及其环境效应[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杜金娥;张光生;;乡村旅游的环境效应[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9 孙昌榕;王亮;孙小芳;;基于IKONOS的福州市鼓楼区绿地景观分析与环境效应评价[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10 杨胜权;;岩溶塌陷的环境效应及防治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政;有机蔬菜种植体系中水肥配置的农学及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张丽莹;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周博;日光温室栽培下有机肥氮素供应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金池;平山退耕还林区林地水肥状况及其改良技术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韦泽秀;水肥对大棚黄瓜和番茄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高静;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磷库与作物磷肥效率的演变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陈永贵;粘土固化注浆帷幕对渗滤液的阻渗机理与环境效应[D];中南大学;2004年
8 张海林;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佺珍;水肥耦合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党廷辉;黄土区旱地深层硝酸盐累积机理、生物有效性与环境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文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产质量效应与环境效应[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学江;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小麦、玉米生物与环境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秀臻;氮肥及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石文甲;生物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及生物量与环境效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申屠芳芳;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海晓;清代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7 沈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FDI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玉斌;黄土高原南部水平梯田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宋寿鹏;格尔木地区水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施林辉;半逆作法条件下地铁基坑的变形控制及环境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业大学 王兴仁教授;怎样准备肥料问答(上)[N];人民日报;2008年
2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中化化肥800专家热线[N];农民日报;2010年
3 李敏;大樱桃秋施基肥要得法[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4 徐明举;果树秋季施肥要点[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5 冯国明;葡萄依产巧施肥[N];湖北科技报;2006年
6 朱广凯;果树秋季施肥技术要点[N];周口日报;2008年
7 龙飞;专家为玉米施肥支招[N];农资导报;2008年
8 谷将;芒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王强;地得益 金天 田娘[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5年
10 郝启凌;走“有机肥+生物肥”之路[N];山西科技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