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研究

卢焕涛  
【摘要】: 我国是遭遇地震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球1/3,死亡人数高达60万,占全球1/2。我国破坏性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大陆发生的74次7级以上地震中,有73次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近60%为农村人口。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人员伤亡的重大直接原因。 本研究之目的就是通过对我国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现状的研究,了解目前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保安形势,再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对策方法。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现状,尽快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抗震保安任务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农村社会发展等理论为支点,采用填表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农村民居为调查对象,以农村民居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别等作为研究内容,客观地描述了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并从人员居住比例等方面考察了农村民居的抗震保安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坊子区的农居具备一般抗震性能的只占当前农居总数的10%,而大约90%的房子不具备抗震性能,91%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没有抗震性能的房子里,并且今后盖新居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农村民居的抗震形势是严峻的。 研究认为,影响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的障碍性因素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治理缺乏法律依据;二、区域发展的制约;三、文化的、传统的、风俗习惯的原因;四、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对策认为,首先加强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的法律建设;其次,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行政作为;第三,地震工作部门要在政府的推动下搞好典型示范,争取打开局面,包括:一、推广抗震产品和办法;二、建设农村民居抗震样板工程;三、培训农村工匠;四、加强农村的抗震避震知识宣传教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兰民;袁中夏;林学文;;甘肃省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调查与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4期
2 陈小川;李嘉林;周俐俐;;结构工程抗震中的概念设计[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郑杰珂;;重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6期
4 李敬;;通信工程设备设施的抗震对策[J];山西建筑;2009年24期
5 张守洁;王兰民;吴建华;高晓明;贺建雄;汤爱华;;甘肃省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现状与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对策[J];震灾防御技术;2006年04期
6 赵党书;曹净;赵惠敏;姜东均;杨飚;;云南农村建筑的抗震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7 李中锡;邸小坛;申月红;;建筑潜在抗震性能快速判定方法简介[J];工程质量;2009年01期
8 范适;李硕;;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J];硅谷;2010年10期
9 杜创;;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措施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书进;毛羚;;湖北农村民居现状调查与震害预测[J];灾害学;2010年03期
11 黄芯;;国务院要求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J];工程建设;2010年05期
12 郭春明;;西藏农牧区民居工程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08年02期
13 王兰民;陶裕禄;袁一凡;张令心;韦开波;张勇;张守洁;;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14 陈亚红;;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措施[J];中国减灾;2008年07期
15 任建国,赵劲,龚卫国,焦向菊,刘永珍;山西大同市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防震对策[J];山西地震;2005年04期
16 宋春华;;震后思震 防震减灾 重建家园[J];建筑学报;2010年09期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11期
18 李伟;郑松林;朱昌保;;成都市“农村民居”防震抗震的研究与讨论[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03期
19 李文君;熊信云;张利伟;;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综述[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20 晋美俊;李俊明;;国外建筑抗震出奇招[J];科学之友(A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仁宝;王梅德;;关注房屋抗震 构建地震安全[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张月梅;缪升;;工程抗震与施工质量浅谈[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志远;顾建华;毛国敏;马桂明;;发展地震社会学 加强公共政策研究 促进防震减灾工作[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李效全;刘佳易;李自会;何春梅;周玉波;;“A管理模式”在汶川大地震群体伤院内急救应用的回顾性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梁福庆;;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赵德伟;耿玉娴;陈保;闫闻;;论本溪市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7 人行武汉分行、荆门中支、咸宁中支联合课题组;肖向宏;段浩;;欠发达地区残损人民币问题研究——基于荆门、咸宁的实证分析[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8 贺钦;赵勇;崔秋文;;美国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2009~2013年度战略计划)简介[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蔡辉腾;郑师春;张颖;;泉州仁寿塔抗震能力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辉腾;郑师春;张颖;;泉州仁寿塔抗震能力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开放式基金费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郭征宇;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罗映光;蒙文通道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焕涛;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韩枫;河南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燕华;农村普通高中地理课堂错误的资源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郑杰珂;三峡库区村镇民居建设抗震减灾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陆继锋;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定良;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吴英;新疆木构架土坯墙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贾英杰;家用地震灾害防御性产品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胜利;基于产权改革为核心视角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应儒;抓好“六个重点” 提高“六个能力”[N];金昌日报;2009年
2 记者 焦莉莉;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位居全国前列[N];石家庄日报;2009年
3 陕西省地震局局长 胡斌;建立应急机制 做好防震减灾事业[N];陕西日报;2008年
4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王伟国;关注地震灾害建设安全家园[N];锦州日报;2009年
5 庆阳市地震局党组书记 局长 王占林;居安思危 未雨稠缪[N];陇东报;2009年
6 记者 杨龙海;省防震减灾工作督查组到我州督查工作[N];红河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关云;废墟下的网:日本防灾体系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辽宁省地震局;居安思危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N];辽宁日报;2010年
9 黑河市地震局;牢记唐山地震惨痛教训 扎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N];黑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彭松;着力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N];乐山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