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作物的分类与系统进化的分子研究
【摘要】:
白菜类作物(Brassica rapa)栽培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的重要蔬菜,还包括重要的油料作物。白菜类作物的分类、系统进化问题比较复杂,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对来自全国不同地理来源地63份白菜类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染色体基因组DNA、叶绿体基因组和核糖体ITS序列等水平上的研究,探讨了白菜类作物的系统进化、分类等。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对63份白菜类作物进行了形态观察,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明显地分成为3个类群,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类群的划分基本上和形态学性状的直接相关,与地理来源无关。Ⅰ类群包括两个亚类群,第1亚类群包括:1份紫菜苔材料、5份薹菜材料、1份日本小菘菜材料;第2亚类群由7份白菜型油菜材料、1份意大利菜心材料、1份普通白菜材料(郑州黑白菜)。Ⅱ类群包括13份普通白菜材料、3份菜心材料、2份早熟结球白菜材料、2份黄心乌材料、7份乌塌菜材料和5份芜菁材料。Ⅲ类群包括14份结球白菜材料和1份普通白菜材料。
2.对芸薹属中白菜类作物的ITS序列进行研究,从63份白菜类作物中选取涵盖各种类型18份材料,对其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不同地理来源、不同类型的白菜类作物间的ITS序列高度保守,芸薹属种间存在明显变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芸薹属中的基本种内的变种间没有明显变异,复合种内的变种间有明显变异,分别倾向于U-trangle推测的父母本。
3.选用126对引物,筛选出72对SSR标记和SRAP标记有清晰多态性条带的引物组合,扩增得到156条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将白菜类作物分为3大类群,类群I为不结球白菜聚,类群II为白菜型油菜、薹菜,类群III主要是大白菜。芜菁同时存在于类群II和类群III。群体结构分析证实白菜类作物资源存在3个组群,组群1和组群2间距离较近,其中组群3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
4.利用33对叶绿体基因组cpSSR标记引物组合对63份白菜类作物材料进行扩增,对白菜类作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的63份各种类型的白菜类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条带,即各种类型的白菜类型间的叶绿体基因组没有遗传多样性,因此本实验中的材料叶绿体基因组是非常保守的。
5.对6份白菜类作物的叶绿体基因组atpB-rbcL和trnL-trnF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为一条单一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700bp大小。trnL-trnF序列在不同类型的白菜类作物间非常保守,atpB-rbcL序列在不同类型的白菜类作物间有明显的变异。对atpB-rbcL序列采用ClustalX、Bioedit和MEGA软件对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从系统树上我们可以看到白菜类作物和邻近的属的植物明显分为两个分支,这一点和形态学方面的结果一致,因此atpB-rbcL间隔子序列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分析白菜类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分类。
|
|
|
|
1 |
王学芳,张彦锋,李殿荣,田建华,王竹云;白菜类蔬菜资源的油分分析及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2期 |
2 |
郭晶心,周乃元,马荣才,曹鸣庆;白菜类蔬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
3 |
张晓雪;;白菜类蔬菜黑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年06期 |
4 |
;EF在白菜类蔬菜上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1986年07期 |
5 |
施顺宝;史广富;;白菜类蔬菜繁殖与留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
6 |
李林敏;;白菜类蔬菜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J];农技服务;2008年06期 |
7 |
高丽;崔崇士;屈淑平;;白菜类蔬菜转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0年12期 |
8 |
樊明琴;朱月林;朱茂英;许树成;李焰焰;;白菜类蔬菜作物离体再生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0年14期 |
9 |
王学芳,李殿荣,胡景江,田建华,王俊生;白菜类蔬菜资源的农艺性状分析及应用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 |
10 |
安风云;赵洪朝;;青杂油白菜1号[J];中国种业;2008年02期 |
11 |
逄莎莎;;我科学家主导完成白菜全基因组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25期 |
12 |
王峰;卢永恩;李汉霞;;几种白菜类蔬菜卡那霉素抗性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年04期 |
13 |
王玉刚;徐巍;覃兴;冯辉;林桂荣;;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模式与利用[J];种子;2006年10期 |
14 |
林建丽;朱正歌;王建成;高建伟;;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年S2期 |
15 |
余小林,曹家树,许立奎,齐文雯,王晓静;优化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05期 |
16 |
杨华;刘灶长;陈海荣;陈亮;罗利军;;上海地区芸薹属蔬菜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年03期 |
17 |
金贵;;各种蔬菜的特有价值[J];河北农业科技;1989年09期 |
18 |
闫红霞;何成勇;刘见会;丁庆照;;反季节栽培白菜类、甘蓝类蔬菜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1998年05期 |
19 |
孙德岭,赵前程,宋文芹,陈瑞阳;白菜类蔬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1年04期 |
20 |
戴忠孝;;早春怎样种好紫甘蓝[J];农家参谋;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