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与二斑叶螨的捕食及其繁殖的比较研究
【摘要】:
西方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在北京的成功定殖与其优势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直接相关的。侵入物种侵入一种生境后,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它生物种群的演变。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常和西方花蓟马在蔬菜、花卉和果树上共发,并可以影响彼此的种群动态。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是西方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优势种天敌,对
两种害虫种群数量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在室内以菜豆做寄主植物对西方花蓟马、二斑叶螨和东亚小花蝽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明确了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喜好虫态及密度对天敌捕食的影响
捕食选择性实验表明,在相同猎物密度比条件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其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为雌成螨若螨幼螨。在这5种猎物虫态中,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是东亚小花蝽最喜好的虫态。密度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猎物选择性的影响表明,二斑叶螨雌成螨密度固定为60头/19.63cm2,西方花蓟马若虫密度从10增加到60时显著地减少了东亚小花蝽对二斑叶螨的取食。反之,固定西方花蓟马同样密度,增加二斑叶螨密度却没有显著改变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取食。此结果进一步表明,西方花蓟马是东亚小花蝽更喜好的猎物。
2.明确西方花蓟马若虫和二斑叶螨雌成螨对东亚小花蝽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取食西方花蓟马若虫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东亚小花蝽实验种群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平均世代周期(T),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加倍所需时间分别为: 27.86和14.16,0.1485和0.1065,23.22d和25.43d,1.1589 d-1和1.1116d-1, 4.668d和6.508d。捕食西方花蓟马若虫对东亚小花蝽种群增长更有利。
3.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若虫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繁殖数值反应为正密度型在西方花蓟马若虫和二斑叶螨雌成螨以等密度并存,混合猎物密度分别为20、40、60、80、100时,随猎物密度增大,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和产卵量均增加。
|
|
|
|
1 |
程立生;二斑叶螨的检疫重要性[J];植物检疫;1994年03期 |
2 |
霍捷;徐学农;王恩东;;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危害豆株的定位反应[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3期 |
3 |
陈汉杰,张金勇,周增强,冯桂馨;郑州地区果园二斑叶螨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J];河南农业科学;1998年10期 |
4 |
程祉旭;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1998年03期 |
5 |
石鸿文,余伦友;花生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02年04期 |
6 |
杨勇;二斑叶螨怎么治[J];山西农业;2003年10期 |
7 |
栾翠华;;果树二斑叶螨[J];农业知识;2003年12期 |
8 |
金振明;关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种的问题[J];中国生物防治;1985年04期 |
9 |
梁泊,许跃东,唐欣甫;二斑叶螨的越冬部位及传播途径调查[J];烟台果树;1999年04期 |
10 |
王运锁;苹果园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山西果树;2001年02期 |
11 |
王春花
,邵慧德;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J];新农业;2003年07期 |
12 |
顾耘,张振芳;二斑叶螨在山东省苹果园发生为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落叶果树;1995年02期 |
13 |
张钦书,赵曼华,于强,吕亮晓,刘英,战集丰;二斑叶螨田间药剂筛选结果初报[J];山西果树;1996年02期 |
14 |
王莉杰,解峰涛,王显平,王丽云;二斑叶螨的为害蔓延应高度警惕[J];落叶果树;1997年04期 |
15 |
孟和生,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二斑叶螨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J];昆虫知识;2001年01期 |
16 |
叶琪明,方华平;草莓二斑叶螨的综合防治[J];蔬菜;2001年05期 |
17 |
宗绪和;张丽莉;;二斑叶螨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果树;2008年01期 |
18 |
王铁章,高鸿燕,赵艳雪,王春青,葛更地;二斑叶螨的防治试验[J];河北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
19 |
刘寿民,李青梅;陇东二斑叶螨发生危害[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8年10期 |
20 |
姚雪洪;二斑叶螨在苹果上的发生和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