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吸附效果及特性研究
【摘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剂A:主成分为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吸附剂B:主成分为水合铝硅酸钠钙盐;吸附剂C:主成分是酵母培养物及水合铝硅酸钠钙盐的复合物),通过体外试验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吸附效果,并通过等温吸附式和热力学函数研究,探讨吸附剂结合AFB_1的特性。本研究共三个试验:
试验一,体外试验研究。探讨了:⑴pH值为2.0、6.0、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下吸附剂对AFB_1的吸附能力;⑵吸附剂对AFB_1的结合速率;⑶吸附剂结合AFB_1形成的复合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⑴各种酸碱条件下吸附剂B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剂C其次,吸附剂A最弱;⑵pH值为8.0条件下,吸附剂B在10 min内对AFB_1吸附率达到97.69 %,且60 min内一直处在96.03 %以上,而吸附剂A、C在60 min内对AFB_1的吸附率不稳定;⑶与吸附剂A、C相比较,体外条件下吸附剂B与AFB_1形成的复合体解吸附率最低。结论:三种吸附剂在体外条件下对AFB_1均有一定程度的吸附作用,吸附剂B的作用效果优于吸附剂A和吸附剂C。
试验二,动物饲养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饲养周期21 d,颈动脉放血后处死。统计采食量(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 G),并检测血液、肝脏功能指标。结果表明:与基础组相比较,AFB_1组(污染水平为98.8μg/kg)肉仔鸡FI、ADG显著下降,F:G显著增加(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肝脏抗氧化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污染饲料中添加0.15 %的吸附剂B,显著改善了肉仔鸡生长性能,提高了血清蛋白水平、肝脏中SDH、SOD、GSH-Px等指标的活性,降低了MDA水平(P0.05);而添加0.15 %的吸附剂A或C,效果不显著。结论:吸附剂A、B、C均能不同程度缓解AFB_1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肝脏损伤方面的毒性作用;与吸附剂A、C相比较,吸附剂B更能有效的防止肉仔鸡AFB_1中毒。
试验三,吸附剂B结合AFB_1特性的研究。在体外条件下,通过等温吸附方程和热力学函数研究,探讨吸附剂B对AFB_1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吸附剂B对AFB_1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温度对吸附能力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吸附过程主要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
综合上述试验,得出结论:经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研究,主成分为水合铝硅酸钠钙盐的吸附剂B对AFB_1的吸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吸附剂A和C,经进一步的吸附特性研究,推测吸附剂对AFB_1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结果提示,吸附剂B是一种对AFB_1有效的吸附剂,能有效缓解肉仔鸡AF中毒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