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季棉群体的SOD活性研究
【摘要】: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它关系到我国数千万人的就业。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短季棉的推广。短季棉往往存在着早熟早衰的问题,其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在短季棉早熟不早衰复杂调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酶类,是消除超氧阴离子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短季棉群体中对SOD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短季棉的生化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早熟早衰中棉所10×早熟不早衰的辽4086为亲本建立的F2:6/F2:7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从分子标记,蛋白,转录和田间性状的角度去研究SOD活性与早熟早衰和早熟不早衰的关系。开发了一个SOD活性的新STS标记,鉴定了以早熟早衰的中棉所10x早熟不早衰的辽4086为亲本建立的后代群体的早衰特性,研究了不同时期SOD同工酶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首先测定了本群体246个株系的SOD酶的活性,筛选出两组SOD酶活性差异较大的材料;提取了全部株系的DNA,然后用以SOD的EST序列设计的引物对两组SOD酶活性差异较大的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在两组材料中,SOD酶活性大的材料扩增出587bp的片段,SOD酶活性小的扩增出842bp的片段;利用本群体对此标记验证表明,在全部的材料中,有56份扩增出587bp的片段,有190份扩增出842bp的片段,扩增出587bp片段材料的SOD酶活性的平均值约为840.476(unit/gFW)以上,但也有少量SOD活性低的材料扩增出短片段;扩增出842bp片段的SOD酶活性的平均值大约为690.276(unit/gFW),但也有少量SOD活性在840.476(unit/gFW)以上的材料扩增出长片段。说明此标记可用来判断短季棉SOD酶活性的高低。
2)、依据SOD酶活性变化的总规律,在2009年7月25日(Ⅰ),2009年8月10日(Ⅱ)及2009年8月25日(Ⅲ)分别对本群体的材料进行取样。测定酶活性,提取RNA,然后进行同工酶电泳和RT-PCR。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SOD的表达量都在Ⅱ时期达到最高,说明SOD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它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中,Cu/Zn-SOD基因在构成总SOD酶活性中起着最大作用,有报道指出Cu/Zn-SOD活性可占到SOD总活性的8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物中,棉花与葡萄的SOD基因相似性高,相同种类的SOD基因之间相似性高;在棉花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且在相同组织中的各种SOD基因较为相似。
3)、对本群体田间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数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相辅相成,也有互相制约,某一个性状的变化往往也会导致另外一些性状的变化。SOD与各性状(除整齐度外)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SOD对各性状所起的作用都为正效应。
|
|
|
|
1 |
王育林,邵启凤;短季棉连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1年04期 |
2 |
张存信;论我国短季棉的开发和应用[J];种子;2000年06期 |
3 |
李世云,陆景洪,杨玉枫,王明华;短季棉——邯241[J];中国棉花;2001年06期 |
4 |
吴旻;短季棉新品种——鄂棉13号[J];湖北农业科学;1990年03期 |
5 |
田志刚,张淑芳;短季棉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分析[J];中国棉花;1996年02期 |
6 |
赵世春;江汉平原种植短季棉的气象条件和发展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1998年02期 |
7 |
喻树迅,黄祯茂;我国短季棉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棉花;1989年02期 |
8 |
余学科,王振乾,银川,王锐,段永民;我国短季棉纤维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9 |
张存信;短季棉品种合理密植技术[J];种子科技;2003年01期 |
10 |
崔世友,韩世杰,韩广琴;早熟短季棉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11 |
林昕,姜艳丽,马纪农,董哲生,姬翠萍,齐宏立,解翠萍;早熟短季棉花新品种晋棉17号选育[J];中国棉花;1997年05期 |
12 |
邬飞波,许馥华,洪彩霞;种植密度和EDTA对短季棉产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1997年01期 |
13 |
杜建,郭学农,邢宏宜;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1期 |
14 |
李秋芝;杨中旭;高东玉;由瑞丽;赵建华;;山东省短季棉品种的更新推广与栽培[J];农业科技通讯;2007年10期 |
15 |
承泓良;短季棉育种技术[J];江西棉花;1994年03期 |
16 |
潘钢敏,陈卫军;萧山市热量资源与短季棉品种引选[J];浙江农业科学;1996年05期 |
17 |
徐淑贞;麦套短季棉节水灌溉制度[J];河北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
18 |
张存信;短季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8年10期 |
19 |
邬飞波,李秀英,许馥华;短季棉与中熟棉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棉花学报;2000年05期 |
20 |
张存信!300061;短季棉科学调节水肥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