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烟粉虱对高温胁迫的生殖和行为响应机制
【摘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其相邻温带地区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主要通过口器吸取植物汁液、传播植物病毒、导致植物生理异常等方法对植物造成危害。B型烟粉虱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后,迅速扩散并在很多地方爆发成灾,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作为一种成功入侵的害虫,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以往研究表明,其对高温的适应力是其成功入侵和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B型烟粉虱以其耐热性强的特点,将在对其他物种的竞争取代中占有优势。为了探明B型烟粉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适温和高温胁迫条件下B型烟粉虱的种群动态、性比以及繁殖力,观察高温胁迫对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研究卵期不同时间和温度热激对烟粉虱生殖力的效应,以期明确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种群性比的影响及其生殖和行为机制,并为B型烟粉虱的监测、预警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发育、种群动态和繁殖影响的连代效应
通过在室内27、31、35、37℃条件下连续饲养5代,观测B型烟粉虱的卵孵化率、种群动态、含菌体缺失率及缺失个体羽化率、存活率、后代性比、雌虫繁殖力等指标,明确高温胁迫对其后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养温度和代数对上述指标有显著影响。种群动态和性比在不同温度处理和世代间具有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代数的增加,种群适合度降低。卵孵化率由27℃(对照)的98.9%,下降至35℃F5代的52.3%;35℃条件下,第4~5代由卵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F4代和F5代的发育速率减慢;在31℃饲养F4代时出现含菌体缺失;且在在35℃条件下,含菌体缺失率由0.3%上升至6.8%,但含菌体缺失率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雌成虫产卵前期缩短,寿命和产卵量均降低。
2.高温条件下B型烟粉虱的求偶交配行为观测
采用微距摄像法连续观察48h,比较适温(27℃)和高温胁迫(31℃)条件下B型烟粉虱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包括搜索时间、求偶时间、交配时间、交配时间间隔、交配次数等。结果表明,与27℃对照相比,31℃条件下B型烟粉虱的交配次数显著减少,由27℃的3.4次减为31℃的2.6次;第一次交配的搜索时间和交配时间显著缩短,分别降低为对照的48%和56%;求偶时间也较短,但差异不显著;第二次交配的交配时间显著缩短为对照的74%,搜寻和求偶时间差异不显著;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较长,但差异不显著。
3.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对B型烟粉虱卵进行不同高温(39℃和41℃)、不同时间(1 h、2 h和4 h)的短时高温暴露处理,观察其存活、成虫性比和繁殖特性的变化。未受高温暴露的对照相比,卵期在41℃暴露1 h和4 h烟粉虱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卵期在41℃暴露1 h后烟粉虱的雌虫比例为61.3%;烟粉虱雌成虫寿命显著提高,产卵前期缩短。羽化雌虫的产卵节律和成虫生存曲线发生显著变化。
4.总结
与27℃处理的对照相比,在31℃和35℃条件下连续饲养若干代,B型烟粉虱的种群适合度(卵孵化率,存活率,发育速率,含菌体缺失率)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1℃条件下B型烟粉虱的交配次数显著减少,交配时间显著缩短。高温和热激处理均可降低其产卵前期,并连续高温饲养缩短其寿命和降低其产卵量,而短时热激有利于雌虫寿命的延长和产卵量的上升。
|
|
|
|
1 |
徐静,张青文,邓曙东,周世文;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J];植物保护;2003年05期 |
2 |
王新学,邓剑颖;烟粉虱在高阳县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1年07期 |
3 |
张学坤,周玉,魏毅,赵鸣;在不同农作物上烟粉虱的成虫数量调查[J];江西棉花;2003年06期 |
4 |
蒋林忠,孙国俊,李粉华,张林华,何海兔,蒋小春,刘旺年,李书林,段康,吴敏,潘静;金坛地区烟粉虱调查研究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04期 |
5 |
张世杰,孙影,张文明;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
6 |
;山东省2004年烟粉虱发生预测[J];农业知识;2004年11期 |
7 |
张润志;《入侵种烟粉虱及其持续控制》[J];昆虫知识;2005年02期 |
8 |
臧连生,刘树生,刘银泉,阮永明,万方浩;B型烟粉虱与浙江非B型烟粉虱的竞争[J];生物多样性;2005年03期 |
9 |
汤琪,吴国俊,李粉华,吴敏,何海兔,王爱琴,吴路平,沈新莲;金坛地区烟粉虱调查研究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2期 |
10 |
王勇;周福才;;温室花卉烟粉虱的发生与控制[J];中国花卉园艺;2006年06期 |
11 |
潘红;胡亚萍;;重视对烟粉虱的防治[J];长江蔬菜;2006年07期 |
12 |
徐婧;王文丽;刘树生;;Q型烟粉虱在浙江局部地区大量发生危害[J];植物保护;2006年04期 |
13 |
张燕斌;;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初报[J];湖北植保;2007年01期 |
14 |
曹昌明;鲁家奎;;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湖北植保;2007年02期 |
15 |
周国珍;罗汉钢;;烟粉虱防治技术问答[J];湖北植保;2007年02期 |
16 |
付海滨;褚栋;李俊环;耿庆华;孙文鹏;;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发现Q型烟粉虱的危害[J];植物检疫;2007年06期 |
17 |
王俊;侯洪;余浪;;烟粉虱研究动态与防治方法[J];新疆农业科技;2008年01期 |
18 |
丁新红;陆建林;;烟粉虱的危害及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
19 |
迟秀丽;张国丽;王桂花;;烟粉虱防治[J];农业知识;2008年32期 |
20 |
戎国增;裘建荣;华红波;;烟粉虱的为害及综合治理对策[J];长江蔬菜;200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