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主阵地,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当前,我国东部落后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县(市)由于缺乏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撑,经济增长较慢,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社会发展滞后,尤其是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在这些县(市)往往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困难,农村居民增收缓慢,这都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直接相关,而当前农业产业化亟需科技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带动和提升。但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大量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机构集中在中央和省级层次,县域科技资源贫乏,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工作机制不活,手段不新。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域科技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技工作很难取得进展和突破,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获得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向科技需求方转移的渠道,县域内农业科技进步难以实现,因此,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都无法加快进程,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缺乏保障。
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向县(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汇集,以实现县域产业壮大和技术升级;同时,专项行动以项目垂直管理为手段,加强了县(市)对本级科技工作的重视,锻炼了县(市)科技部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寻求部门协作、推动项目实施的能力,也强化了县(市)政府以科技为引领带动本地产业经济发展的思维,形成了县(市)加快自身科技能力建设、以科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本文通过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进行实证分析,阐释了实施科技项目对县(市)科技能力具有提升作用,以及专项行动通过解决当前县域产业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提升了产业科技含量和发展能力,从而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推动。本文同时分析了专项行动五年来的实施成效和覆盖范围,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专项行动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关联度分析,认为不同使用方向的资金对不同项目主体产生影响也不一样。最后,本文提出了继续加大专项行动资金投入、扩大专项行动的覆盖影响范围的针对性建议,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县(市)基层科技能力建设,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