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优势内栖真菌与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个体发育影响
【摘要】: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多生物因子参与的复合病害系统,松材线虫种群受媒介昆虫、寄主、内栖真菌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松材线虫病感病寄主马尾松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三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人工模拟松褐天牛蛹室,系统研究了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结构的影响,包括各龄期幼虫结构和动态、成虫结构和动态、雌雄虫性比等,以及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了松褐天牛和真菌对松材线虫个体发育的影响。
小孢拟盘多毛孢M32培养的松材线虫种群最大,而来自不同马尾松松林生态系统的松球壳孢的两个菌株E11和MHS7.3培养的线虫种群大小相近。小孢拟盘多毛孢M32和松球壳孢E11培养的线虫种群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松球壳孢MHS7.3培养的种群呈上升趋势。三株真菌培养的线虫种群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松褐天牛处于蛹期和羽化期均能携带松材线虫。蛹期主要携带扩散型三龄幼虫(LⅢ),羽化期主要携带扩散型四龄幼虫(L_Ⅳ)。L_Ⅳ在蛹期的第一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随松褐天牛发育,天牛体内的L_Ⅳ数目急剧增大,携带的L_Ⅳ幼虫占线虫总数比例也急剧增大。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大小及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松褐天牛的接入使松材线虫个体变小,真菌的培养使得松材线虫个体变大,而不同的真菌对松材线虫个体的影响程度不同。接有三株真菌的处理之间,含水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含水率与线虫数呈负相关。
另外,本文还对影响松材线虫种群的化学物质做了初步研究。
|
|
|
|
1 |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春季树栖真菌群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
2 |
卢东升;;信阳裸子植物枝栖真菌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
3 |
周秀华;崔磊;宋瑞清;;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4 |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分类研究[J];茶叶科学;2004年04期 |
5 |
霍俊明;;梦想的诗学,或栖真之地[J];文学港;2017年02期 |
6 |
简儿;;栖真记(外一篇)[J];西湖;2017年07期 |
7 |
孔明玉;;诗意向度的探寻和建造——关于桑子诗集《栖真之地》的一种解读[J];剑南文学;2017年04期 |
8 |
朱晓梅;刘秀嶶;刘雪峰;;偃松叶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0年04期 |
9 |
孙东辉;张晓光;;树木树栖真菌群落的研究进展[J];林业勘查设计;2009年03期 |
10 |
徐大敏;刘秀嶶;刘雪峰;;偃松枝栖真菌的种群结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8年01期 |
11 |
周秀华;;樟子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
12 |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群落结构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10期 |
13 |
杨传波,黄敬林,李宝年,徐树辉,庞丽杰,张树森,陈金贵,李耀民,项存悌,谢运海;樟子松树栖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病害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4 |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5 |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枝栖真菌群落结构(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6 |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干栖真菌群落结构(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7 |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树栖真菌及引起的重要病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8 |
周秀华;;樟子松干栖真菌类群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19 |
刘秀嶶;刘雪峰;;偃松干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8年04期 |
20 |
雷桂林,刘雪峰;雪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J];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