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尾松优势内栖真菌与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个体发育影响

刘慧敏  
【摘要】: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多生物因子参与的复合病害系统,松材线虫种群受媒介昆虫、寄主、内栖真菌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松材线虫病感病寄主马尾松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三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人工模拟松褐天牛蛹室,系统研究了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结构的影响,包括各龄期幼虫结构和动态、成虫结构和动态、雌雄虫性比等,以及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了松褐天牛和真菌对松材线虫个体发育的影响。 小孢拟盘多毛孢M32培养的松材线虫种群最大,而来自不同马尾松松林生态系统的松球壳孢的两个菌株E11和MHS7.3培养的线虫种群大小相近。小孢拟盘多毛孢M32和松球壳孢E11培养的线虫种群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松球壳孢MHS7.3培养的种群呈上升趋势。三株真菌培养的线虫种群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松褐天牛处于蛹期和羽化期均能携带松材线虫。蛹期主要携带扩散型三龄幼虫(LⅢ),羽化期主要携带扩散型四龄幼虫(L_Ⅳ)。L_Ⅳ在蛹期的第一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随松褐天牛发育,天牛体内的L_Ⅳ数目急剧增大,携带的L_Ⅳ幼虫占线虫总数比例也急剧增大。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大小及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松褐天牛的接入使松材线虫个体变小,真菌的培养使得松材线虫个体变大,而不同的真菌对松材线虫个体的影响程度不同。接有三株真菌的处理之间,含水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含水率与线虫数呈负相关。 另外,本文还对影响松材线虫种群的化学物质做了初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春季树栖真菌群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2 卢东升;;信阳裸子植物枝栖真菌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3 周秀华;崔磊;宋瑞清;;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分类研究[J];茶叶科学;2004年04期
5 霍俊明;;梦想的诗学,或栖真之地[J];文学港;2017年02期
6 简儿;;栖真记(外一篇)[J];西湖;2017年07期
7 孔明玉;;诗意向度的探寻和建造——关于桑子诗集《栖真之地》的一种解读[J];剑南文学;2017年04期
8 朱晓梅;刘秀嶶;刘雪峰;;偃松叶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0年04期
9 孙东辉;张晓光;;树木树栖真菌群落的研究进展[J];林业勘查设计;2009年03期
10 徐大敏;刘秀嶶;刘雪峰;;偃松枝栖真菌的种群结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8年01期
11 周秀华;;樟子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12 卢东升,吴小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群落结构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10期
13 杨传波,黄敬林,李宝年,徐树辉,庞丽杰,张树森,陈金贵,李耀民,项存悌,谢运海;樟子松树栖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病害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4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5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枝栖真菌群落结构(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6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干栖真菌群落结构(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7 宋瑞清,黄永青;红松树栖真菌及引起的重要病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8 周秀华;;樟子松干栖真菌类群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19 刘秀嶶;刘雪峰;;偃松干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8年04期
20 雷桂林,刘雪峰;雪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J];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張崇宁;;谈碧落碑的重新发现[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石进;蒋丽雅;武红敢;朋金和;盛常顺;江顺利;;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研究[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延辉;廖金铃;李迅东;卓侃;崔汝强;;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凤毛;史延梅;王姝颖;汤坚;孙翠云;叶建仁;;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袁克;吴新华;杨光;;加强口岸检疫对防止松材线虫在我国扩散的必要性[A];江苏省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江苏省松材线虫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培方;;口岸松材线虫传播特点及检疫对策[A];江苏省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江苏省松材线虫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军;袁卫华;胥东;;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方法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A];江苏省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江苏省松材线虫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治宇;林茂松;余本渊;;拟松材线虫对黑松致病性研究[A];江苏省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江苏省松材线虫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永宏;李凯兵;;口岸快速检疫松材线虫技术初探[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陈友吾;王建伟;吴蓉;;浙江省松材线虫综合防治探讨[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群群;植物源杀松材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杀线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2 贲爱玲;松材线虫体表优势细菌的分离及定殖能力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石娟;浙江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入侵的抵御和恢复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陈凤毛;松材线虫SCAR标记与分子检测技术[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宋冀营;浙江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钻蛀性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金钢;黑松与松材线虫互作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戴素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温度胁迫适应的分子生态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焱;松墨天牛引诱剂和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杨洪;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生物学特性和交配行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翌楠;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敏;马尾松优势内栖真菌与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及个体发育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曾凡勇;松树内栖真菌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张翅;二郎山云杉叶栖真菌群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雪;四川二郎山华山松树栖真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文相;杉木人工林树栖真菌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6 周秀华;樟子松树栖真菌生物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胡红莉;华山松疱锈病区病健株树栖真菌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5年
8 肖平;海洋木栖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初筛及TY-2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9 郭延志;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其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张兴华;拟松材线虫体表微生物及其致病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明;栖真杂记(下)[N];嘉兴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瑞涓;每一首诗都是一方栖真之地[N];中国艺术报;2016年
3 陆明;栖真杂记(中)[N];嘉兴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峰华;秀洲BT融资谨慎中前行[N];嘉兴日报;2005年
5 赵丹;一件提案让环境大变样[N];嘉兴日报;2007年
6 记者 赵丹;统筹城乡:推进集约谋共荣[N];嘉兴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苏;一位农民画家的多重身份[N];嘉兴日报;2007年
8 记者 赵丹;地净 河清 树绿 集镇环境清爽[N];嘉兴日报;2007年
9 吴怡之记者 高家宽;“集镇环境真的大变样了”[N];嘉兴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海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N];嘉兴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