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
【摘要】:
红树林是一种潮汐类沼泽,分布于海岸潮间带,其地面调查极其艰难,极大地限制了对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为提高红树林生物量研究的效率,本文在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分布区进行了大量的生物量样地调查,结合TM遥感影像,研究了5种红树林群落(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白骨壤Vicennia maria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及混合树种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碳贮量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分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KNN(K-Nearest Neighbor)两类方法,并对两类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研究结果如下:
(1)红树林生物量与多个纹理特征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一些常被用于生物量遥感估算的变量NDVI、TM3、TM4等相关性不大。
(2)得到像元尺度上红海榄、木榄、白骨壤、桐花树4种群落以及混合群落的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秋茄群落未能得到模型。各模型虽然存在一定误差,但不失为一种快速高效进行红树林生物量估算的手段,极具现实意义。
(3)在像元尺度上,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红树林生物量估算明显优于应用KNN(K-Nearest Neighbor)方法。所以在像元尺度上,可以考虑应用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来估算红树林生物量。
(4)应用KNN方法估测红树林生物量,K值取10优于K值取5,且估算精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像元尺度上最差。
(5)无论是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还是KNN(K-Nearest Neighbor)方法,生物量估算精度的排序为:红海榄和木榄白骨壤桐花树混合树种群落。
(6)各种红树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贮量转换系数为:木榄47.47%、红海榄43.18%、白骨壤41.47%、桐花树41.84%、秋茄42.32%、混合43.26%。
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和KNN计算方法在森林生物量研究中应用极少,本研究将其引入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的研究尚属首次,且取得一定的成果。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遥感估算模型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
|
|
|
|
1 |
苏勇;吴庆标;施福军;梁机;段文雯;;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格局[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2 |
OlgaN.Krankina;MarkE.Harmon;JackK.Winjum;李立高;;俄罗斯森林中碳的贮藏和固定[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4期 |
3 |
罗云建;张小全;;多代连栽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
4 |
马明东;江洪;刘跃建;;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J];林业科学;2008年03期 |
5 |
郑福瑞;;Ⅰ—69杨生物生产力与林地土壤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4年02期 |
6 |
江洪,朱家骏;云杉天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6年02期 |
7 |
赖伟,李逸平,堵南山;上海淀山湖浮游桡足类群落组成与季节变动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87年02期 |
8 |
官少飞,郎青,张本;鄱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J];水生生物学报;1987年03期 |
9 |
何定全;;橡胶树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估测及比率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1987年03期 |
10 |
张家贤,袁永珍;海南五针松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8年01期 |
11 |
杨大旗;周小华;;特定电磁波对螺旋藻(s.platensis)光合放氧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12 |
栾文举;张国民;韩大有;杨建雷;;甘肃成县马桑薪炭林生物量及其热能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13 |
黎向东;罗天祥;;东方乌毛蕨和狗脊的生物量数学模式[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89年02期 |
14 |
王业勤;冯勃;;洪湖野菰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1989年01期 |
15 |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海桑林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
16 |
杨国亭,周瑞昌,刘云波,郭亚胜;三江平原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若干生态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S3期 |
17 |
陈一鹗,刘康;渭北旱塬紫花苜蓿的蒸腾强度与水量平衡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年06期 |
18 |
谢孝福;杜晓敏;吴持抨;徐善佳;阮全根;;新银合欢在浙江的引种试种与适应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0年02期 |
19 |
谢善高;陈鸿婷;;湿地松容器苗生物产量的初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1年04期 |
20 |
王岩,蔡大同,史瑞和;土壤生物量-碳和-氮与土壤有机碳、氮及施肥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