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力学试验及强度准则研究

蔡朋  
【摘要】: 深部岩体由于赋存于很高的地应力环境下,其变形与强度特性与浅部岩体有很大的不同,由此造成工程灾害的成灾机理、工程稳定控制及其设计理论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而随着矿山开采、水电开发及公路及铁路交通等工程建设的发展,深部岩体工程越来越常见。为给深部岩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的工程特性研究提上了日程,很多学者从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理论研究等不同角度对深部岩体的工程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问题,以锦屏二级电站长大引水隧洞大理岩及灰岩及拉西瓦电站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室内力学试验研究。通过进行单轴试验、常规高应力条件下三轴试验以及复杂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得到了高地应力下硬岩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并结合理论分析,对与深部岩体工程相关的岩爆问题及强度准则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岩体工程特性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论文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进行系统的高地应力条件下的硬岩的室内单轴试验、常规三轴试验以及复杂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高地应力下硬岩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得到了岩石的力学参数随围压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指出了硬岩压缩的Ⅱ型全过程曲线相比较于Ⅰ型曲线的合理性。 (2)在对Ⅱ型全过程曲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岩爆倾向性指标,将已有试验数据代入新指标并与现场实际工程相结合,验证了新指标在表征岩石岩爆倾向方面的有效性。 (3)岩石力学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莫尔-库伦强度准则,格里菲斯强度准则,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和霍克-布朗强度准则对于高地应力下的硬质围岩并不适用,通过分析已有岩石强度准则的建立方法,结合试验得到的高地应力下硬岩的强度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考虑高地应力条件下岩石非线性力学特性的幂函数型强度准则。并针对深部岩体强度准则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作者的看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志敏;对“页岩强度准则的一种模式”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2 李云安,葛修润;岩土强度准则及其参数估算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3 吕宪春;毛兰山;;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准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4 陈祖坪;拱坝应力的非线弹性分析[J];工程力学;1998年04期
5 徐德欣;岩石中间主应力效应的理论分析[J];山地学报;2003年02期
6 黄锋;付挺;;经验强度准则在岩体破坏中的应用[J];石材;2006年08期
7 罗汀;李萌;孔玉侠;姚仰平;;基于SMP的岩土各向异性强度准则[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8 高智伟;赵吉东;姚仰平;;岩土材料的各向异性强度准则[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9 周筑宝,卢楚芬;三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一种新强度准则[J];固体力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张建海,何江达,范景伟;小湾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00年02期
11 刘恩龙;沈珠江;;结构性土的强度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12 吕玺琳;黄茂松;钱建固;;层状各向异性无黏性土三维强度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3 苏志敏,江春雷;页岩强度准则的一种模式[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14 徐栓强,俞茂宏;统一强度准则下厚壁圆筒的弹脆塑性承载能力分析[J];力学季刊;2004年04期
15 张连卫;张建民;张嘎;;基于SMP的粒状材料各向异性强度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16 宋新江;徐海波;;平面应变条件下水泥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17 方德平;;岩石应变软化的有限元计算[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18 郭院成,申利梅,滕海文;化工结构基于强度准则的优化维修决策[J];河南科学;1999年01期
19 刘祖典,刘武农;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J];工程勘察;1999年01期
20 刘恩龙;沈珠江;;结构性土强度准则探讨[J];工程力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荣芳;周筑宝;;一种新的混凝土强度准则[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周叔举;张春会;徐克林;;深部岩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及设备[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王成虎;;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高应力判据理论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4 谭云亮;;深部岩体分区破裂问题的讨论[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5 杨雪强;庄心善;胡其志;;修正的莫尔—库仑岩石强度准则[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立鹏;姚磊华;陈洁;王成虎;;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宝来;温凤春;梁军;;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复合材料强度问题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8 陈炽昭;张孟喜;朱文喜;;一种新型的岩石强度准则[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尤明庆;苏承东;;对砂岩试样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许锡昌;刘泉声;;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破坏类型及强度准则[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涛;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丁发兴;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董纪伟;基于均匀化理论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刘豆豆;高地应力下岩石卸载破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秦启荣;深部岩体结构面预测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稳定性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9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邓国华;真三轴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朋;高应力条件下岩石力学试验及强度准则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2 王雪;三剪统一强度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3 黄林华;深部隧道围岩分区破裂化机理研究与数值模拟[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4 谷云峰;SMP强度准则在岩土工程计算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衣永亮;金川深部岩爆倾向性及隧巷围岩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鹏飞;岩土参数及强度准则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耿鸣山;深部岩体硐室分区破裂化数值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航;深部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谢瑞峰;深井高应力围岩松动爆破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柳会红;中节点型钢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下抗剪试验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宗合;露天采矿:严防震后次生灾害[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汪炳青;煤矿深部开采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煤炭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露天煤矿工程地质勘查》一书问世[N];中煤地质报;2011年
4 王轶 王建高;煤层气开采利用又添新技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5 李卉 豆文广;山东金刚石找矿第一深孔开钻[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徐京民 李威;三山岛五项标准通过专家认定[N];中国黄金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