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研究
【摘要】:
外海风暴潮传播到长江口时,长江口区流场由径流、潮流、风暴潮三大动力
因素决定。为模拟三者相互作用下的长江口区流场,先后建立了一维水流数学模
型和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在徐六泾采用显式搭接法,建立起一、二维联解潮流
数学模型。
为模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导堤和丁坝,数学模型中采用了先进的线
边界技术,导堤、丁坝对流场的影响在计算中得到了证实。
应用一、二维联解模型进行了桑美风暴潮及其同期天文潮的验证计算,得到
了桑美风暴潮及其同期天文潮的外海控制边界。进行了8组计算,计算条件由长
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不同进展情况、不同大通流量过程及外海控制边界进行组
合。这8组计算涵盖了“二碰头”和“三碰头”的特殊情况。
分析各组计算成果,揭示了长江口径流、潮流、风暴潮及治理工程间的相互
影响的某些特性,如:径流增加或风暴潮发生都有利于北槽分流比的增加;深水
航道治理工程对长江口区风暴潮增水没有明显影响;风暴增水过程中,长江口各
断面净泄量随增水不同时期有规律地变化。
|
|
|
|
1 |
端义宏,朱建荣,秦曾灏,龚茂珣;一个高分辨率的长江口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3期 |
2 |
张君伧;盛根明;;长江口台风暴潮的计算模式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3 |
孔俊;宋志尧;张金善;康琮;;风暴潮模拟中潮位对风拖曳力系数的影响研究[J];海洋预报;2008年01期 |
4 |
胡昌新;;黄浦江2000年风暴潮的准周期性探讨[J];上海水务;2001年02期 |
5 |
冯士筰,施平;含变涡动系数的超浅海风暴潮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0年03期 |
6 |
王立生;风暴潮的拓扑预测[J];山东气象;1988年04期 |
7 |
刘凤树,秦曾灏;中国风暴潮研究最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6期 |
8 |
刘凤珍;泰曾灏;;上海市热带气旋风暴潮综合分析[J];上海水务;1990年01期 |
9 |
张占海,张泽东,殷忠斌;北部湾海区风暴潮数值模型和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1995年03期 |
10 |
丁东,李绍全,任于灿,周永青;莱州湾的风暴潮沉积[J];海洋地质动态;1995年10期 |
11 |
丁继新,胡龙伟;我国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及预防[J];测绘科学;1998年02期 |
12 |
曹海峰;寒潮型风暴潮的影响不容忽视[J];海洋信息;1998年03期 |
13 |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年01期 |
14 |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J];海洋预报;2001年03期 |
15 |
吴少华,王喜年,戴明瑞,宋珊,马毓倩;渤海风暴潮概况及温带风暴潮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3期 |
16 |
;“风暴潮”科技情报网筹备小组会议[J];气象科技;1977年01期 |
17 |
牛承章;;全国风暴潮数值研究及予报学术交流会在青岛举行[J];海岸工程;1983年02期 |
18 |
陈长胜,秦曾灏;江浙沿岸台风潮的动力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3期 |
19 |
王立生,张风清;羊角沟风暴潮位的极值估计[J];山东气象;1989年03期 |
20 |
冯浩鉴;GIS支持下的风暴潮灾害预估系统[J];测绘科技动态;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