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羌塘盆地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及石油地质意义

朱丽霞  
【摘要】:羌塘盆地是西藏地区目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也是中国大陆目前勘探程度最低的海相含油气区,中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长期以来,多数研究者认为,侏罗纪末,盆地发生一次明显的构造隆升,转变为陆相盆地,白垩纪大部分地区以剥蚀为主,缺失下白垩统。近年来,先后有区内早白垩世海相沉积的报道。羌塘盆地是否有海相早白垩世沉积,岩相组合、分布状况如何?开展进一步研究对盆地评价下伏油气的保存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那底岗日地区中生界发育并出露实测剖面为依托,结合胜利河、托纳木、长蛇山等地区初步判断具有早白垩世时代依据的油页岩地层辅助短剖面的实测研究,采用沉积学、古生物化石与岩石地球化学、Re-Os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及室内实验测试,结合沉积地质、古环境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分析,对北羌塘盆地胜利河—那底岗日—托纳木一带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时代、区域展布规模、沉积环境以及产出背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以下认识: 1.羌塘盆地构造活动强烈,根据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变形特征,可将盆地划分为若干个构造单元,胜利河—托纳木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羌塘坳陷的龙尾湖凹陷和托纳木藏布凹陷;区域地层特征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北羌塘坳陷的地层整体呈现为由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转化的海退沉积演化序列,胜利河—托纳木地区中生代地层发育较完整。 2.对那底岗日剖面测量显示,自底到顶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至下白垩统上部的雪山组连续出露,主要发育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膏盐岩和火山岩四大类岩石。其中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晚侏罗世时期,那底岗日地区处于相对低能的水体环境,为高盐度贫氧环境;早白垩世那底岗日地区逐渐变为潮湿—干旱炎热高盐度的贫氧—氧化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另外根据稀土元素分布、微量元素、总有机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那底岗日地区经历了干热和相对温湿频繁交替变更的气候演化过程。那底岗日地区主要发育火山岩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潮坪—泻湖沉积体系4种沉积体系,原索瓦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中未命名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主要为泻湖—潮坪沉积,页岩发育于泻湖环境。 3.野外追踪和室内资料收集发现,在胜利河、长蛇山、那底岗日和托纳木等地均发育泻湖环境沉积的一套油页岩(页岩)—膏岩地层组合。Re-Os同位素测年得出胜利河油页岩的等时线年龄为(101±24)Ma,初始值为1.84±0.1],MSWD=3.5,该测年结果与该油页岩地层及其相当层位产出的孢粉(Dicheiropollis, Cicatricosisporites, Lygodiumsporites, Jiaohepollis, Classopollis等)基本一致,均表明该油页岩地层所属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油页岩、页岩—膏岩地层对比表明,该套油页岩地层为早白垩世沉积,位于玛尔果茶卡—普若岗日凸起的内侧,因此可能具有区域性展布的特征,在胜利河—长蛇山地区可能厚度最大,向东逐渐变薄,并过渡为页岩沉积,向西过渡为灰岩沉积。 4.对羌塘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代的地层重新厘定表明,雪山组和原索瓦组上段地层沉积时代均跨入了早白垩世,属于相同时代的产物,为同期异相的产物。虽然在北羌塘盆地不同地区的岩性组合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是可以推断北羌塘盆地可能存在广泛的早白垩世地层。 5.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均可表明,古地理变化、海平面升降、生物群差异以及气候的变化均对其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油页岩主要为泻湖相沉积,沿海湾边缘近岸呈带状展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立明;;非常规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取得重大突破[J];地球;2017年04期
2 吴珍汉;叶培盛;胡道功;陆露;;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系统[J];地质通报;2011年07期
3 贾保江;刘建清;杨平;;北羌塘盆地中的一种重要褶皱样式——穹窿构造[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4期
4 白培荣;熊兴国;贺永忠;吴滔;易成兴;朱勋;;北羌塘盆地胜利河中-晚侏罗世孢粉组合指示的古植被和古气候特征及其油气意义[J];贵州地质;2020年02期
5 吴纪修;尚玉虎;李鑫淼;薛倩冰;;羌塘盆地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及孔壁泥浆稳定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年03期
6 张玉修,李勇,李亚林,康沛泉,周家云;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生油条件与油气显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王京;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西藏羌塘盆地早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01期
8 张忠民;羌塘盆地侏罗系夏里组沉积相及模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刘勇,曹春潮,吕金海;藏北羌塘盆地演化初探[J];断块油气田;1998年05期
10 罗本家,戴国汉;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1期
11 吴蔚;刘启元;贺日政;曲中党;;羌塘盆地中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3期
12 王飞;裴金梅;刘凤智;刘志欢;李国顺;;羌塘盆地尼玛地区盒子波分析[J];物探与化探;2018年02期
13 王宜昌,王永涛;羌塘盆地电性层特征及油气构造单元划分[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5期
14 王岫岩,云金表,罗笃清,滕玉洪,林铁锋;西藏羌塘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J];石油学报;1999年03期
15 归平军;吴永锋;李新;;西藏羌塘盆地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探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4期
16 白培荣;马德胜;熊兴国;吴滔;符宏斌;;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雪山组沉积相分析及油气意义[J];贵州地质;2014年04期
17 贺彦;;在世界屋脊上勘探是什么体验[J];中国石油石化;2022年01期
18 王忠伟;占王忠;高远;余飞;肖杨;;羌塘盆地北缘上三叠统藏夏河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J];地质论评;2020年05期
19 曾永耀;;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古气候演化及其所指示的潜在聚煤古环境[J];煤;2018年05期
20 王淡宜;拉巴次仁;;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J];科学咨询;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豪薇;王剑;王忠伟;;北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沉积相演化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四:汇聚板块边缘结构、过程和产物、专题五: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专题六:沉积盆地与大地构造[C];2020年
2 胡悦;曹宝宝;魏岩岩;郑宇舟;段宏伟;胡夏炜;肖梦楚;周道卿;;羌塘盆地航空重磁推断断裂划分及特征描述[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专题十三: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专题十四: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专题十五: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C];2020年
3 曹宝宝;胡悦;段宏伟;胡夏炜;郑宇舟;魏岩岩;肖梦楚;;西藏羌塘盆地及周缘岩石物性特征[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专题十三: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专题十四: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专题十五: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C];2020年
4 张艳雄;郑波;王剑;;北羌塘二叠系物源及其对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的启示[A];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1年
5 王海立;尹吴海;王财富;韩春瑞;栗美华;;羌塘盆地水合物勘探技术及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21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6 刘晨光;孙知明;李海兵;曹勇;叶小舟;吴百灵;曹新文;李成龙;;昌都地区中晚侏罗世岩石磁组构研究及其构造意义[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一)——专题1: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专题2:岩石圈变形、流变及动力学、专题3: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C];2019年
7 任战利;崔军平;刘池阳;陈刚;豆霜;田涛;罗雅婷;;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抬升冷却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67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专题68地热:从今到古[C];2015年
8 和源;朱利东;杨文光;陶刚;;羌塘盆地鲤鱼山-长梁山地区冻土发育特征[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卢占武;高锐;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贺日政;王海燕;熊小松;;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区深部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纪沉积演化及含油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1 曾庆全;刘冬琴;何展翔;杨高印;;重磁电在羌塘盆地早期勘探中的作用[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2 韩春瑞;王彪;李文建;王飞;李国顺;刘永春;;羌塘盆地地震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0: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C];2016年
13 尹福光;;羌塘盆地侏罗系石膏几种产出类型的新发现及其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4 彭智敏;陈明;陈文彬;;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分析[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5 张帅;王平康;祝有海;庞守吉;黄霞;;羌塘盆地中生界地下液态油苗的发现[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6 谭富文;王剑;杜佰伟;;藏北羌塘盆地在特提斯域的构造定位[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7 高锐;李永铁;李明;张研;薛爱民;李秋生;卢占武;贺日政;李朋武;管烨;白金;;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18 索奎;张贵宾;陈涛;;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上地壳密度结构[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专题45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和展望[C];2015年
19 孙晓旭;陈建生;刘晓艳;;羌塘盆地地下水深循环补给内蒙古高原[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0 占王忠;陈文彬;曾胜强;;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波里拉组震积事件沉积的发现及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泉;西藏南羌塘中部亚丹地区增生杂岩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曾永耀;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磁性地层年代序列与成盐条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曹勇;青藏高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汇聚—碰撞过程的古地磁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4 贾建称;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沈利军;北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环境与高原隆升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
6 刘治博;南羌塘盆地西部上古生界—中生界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罗生龙;南羌塘盆地改则—荣玛地区侏罗系沉积、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马伯永;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侏罗系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小青;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高远;北羌塘坳陷中-下侏罗统多级别层序格架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11 梁晓;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段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2 时志强;羌塘盆地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远景[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3 李尚林;藏北羌塘盆地仓来拉地区地层特征及其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4 卢占武;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油气远景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15 伍新和;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6 杨兴科;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17 王进军;西藏羌塘盆地地质构造分析及其与油气保存关系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8 金玮;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与油气后期保存[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9 季长军;南羌塘坳陷油藏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0 侯贺晟;中国西部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丽霞;羌塘盆地胜利河—托纳木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及石油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2 韩建云;羌塘盆地东部达卓玛区域构造演化与隆升历史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王晗;北羌塘盆地甘桔湖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隆升剥蚀历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黄志恒;羌塘热那错晚侏罗世中酸性岩体剥露历史的年代学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高原;西藏南羌塘成矿带西段结则茶卡-次麦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D];南京大学;2019年
6 李瑶;基于背景噪声的羌塘中东部地壳S波速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7 颜泽;羌塘盆地唢呐湖地区泥火山喷出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8 彭秋序;羌塘盆地中生界储层物性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潘佳秋;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兰州大学;2015年
10 张琬越;藏北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1 张畅;北羌塘沱沱河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2 戴敬华;羌塘盆地额斯玛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3 杨耀;南羌塘盆地构造属性与油气资源远景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4 吴松;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晚侏罗世磁性地层年代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5 张洒;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中—晚侏罗世沉积物波普分析及其意义[D];兰州大学;2014年
16 李正友;南羌塘盆地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样式及构造应力场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17 尹航;非震物探直接探寻油气藏方法技术研究及其在羌塘盆地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18 于海亮;羌塘盆地东部岩浆岩与盆地深部动力学演化关系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9 张玉修;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东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0 莫永欣;羌塘盆地冻土区钻探岩芯微生物群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慧;把论文写在“地球第三极”之巅[N];中国矿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刘艾瑛 吴昊 通讯员 许光 马玉波 沙志彬 王平康 白凤龙;五大科技攻坚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N];中国矿业报;2017年
3 记者 王晓群;高原宝宝降生海拔5000米羌塘盆地[N];中国石油报;2017年
4 杨桂花;羌塘盆地油气调查获新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记者 王淡宜 拉巴次仁;羌塘盆地初步证实蕴藏大量油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李晓明;羌塘盆地又现液体油苗[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记者 王正端 郑荣 通讯员 唐发伟;西藏羌塘盆地油气勘查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8 王淡宜 拉巴次伦;西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个“聚宝盆”[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杨建超 曹清古 王津义;羌塘盆地主力烃源岩评价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5年
10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李永奎;青海油田完成羌塘盆地勘探工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1 记者 赵凡;羌塘盆地发现巨大古油藏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12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明春 本报通讯员 任淑珍;世界屋脊的求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3 记者 王莉;柴达木及羌塘盆地油砂矿勘查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4 王再锋 韦庆亮 邓模;5000米海拔的科研勇士[N];中国能源报;2021年
15 王再锋 邓模;在5000米海拔找油气[N];中国石化报;2021年
16 刘明;青藏高原找油有了理论基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7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王俊明;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N];青海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