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摘要】:研究区喀腊大湾在区域上位于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的中东段,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地区,北接塔里木地块,南邻柴达木地块,东临祁连造山带,占据非常重要的大地构造位置。
近年来在研究区发现了一批形成于早古生代的大中型铁和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表现出良好的成矿前景。因此选择阿尔金山北缘喀腊大湾地区作为研究区,开展以研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为主题的硕士论文工作,对查清该地区早古生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建立研究区成矿控矿构造体系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认识阿尔金北缘地区早古生代的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路线观察,对研究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地层、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工作,并辅以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要取得的成果及认识如下:
1、早古生代的地层剖面显示:喀腊大湾北部地区以中基性火山-岩浆活动为主,中部以喷发-溢流相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为主,中南部以深色偏还原环境的细碎屑沉积岩组合为主,南侧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显示这套地层形成于(482.3+5.1)Ma-(517+7)Ma,属于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
2、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中酸性火山岩以亚碱系列钙碱性火山岩为主,含有少量碱性系列岩石,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英安岩-流纹岩-粗面英安岩组合。总体表现出由低钾向高钾,由钠质向钾质,由钙碱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火山岩的特征。自北向南,具有从I型花岗质岩浆向S型花岗质岩浆演化的特征,反映了形成于自北向南的活动大陆边缘俯冲消减带环境。
3、初步分析了大平沟地区的褶皱构造,认为其具有全形连续褶皱的特征,是南北向持续挤压作用的结果,结合褶皱期后侵入褶皱核部花岗闪长质侵入体的时代,确定大平沟褶皱作用发生的上限年龄介于467.5+5.4-477.1+4.7Ma,为早中奥陶世;显微组构研究表明喀腊大湾地区韧-脆性变形以压扁占优势的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具有左行逆冲的特征,主压应力近南北向,结合卷入变形带的花岗岩体和成矿作用时代,初步确定其具有487Ma的上限活动年龄,属于早奥陶世。因此认为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的褶皱构造与韧脆性变形构造是研究区早古生代洋盆俯冲-同碰撞阶段的产物。
4、初步分析了研究区北侧不整合覆盖在枕状玄武岩岩片上的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沉积地层的地质意义,通过对侵入该沉积砾岩的闪长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间接获得该套砾岩沉积的上限年龄为458+5.4Ma,认为其标志着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作用的下限年龄。
5、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内火山-沉积地层、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结合获得的地质年代数据,建立了喀腊大湾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模型。认为研究区早古生代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古洋盆自北向南俯冲消减,经历了早中寒武世(520-500Ma)的早期俯冲增生、晚寒武-早中奥陶世(500-460Ma)俯冲-同碰撞和晚奥陶-志留世(460-410Ma)碰撞-后碰撞三个演化阶段。
|
|
|
|
1 |
陈宣华;尹安;高荐;George E.GEHRELS;陈正乐;王小凤;Eric S.COWGILL;Marty GROVE;T.Mark HARRISON;;阿尔金山区域热演化历史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2002年S1期 |
2 |
陈宣华;尹安;George E.Gehrels;蒋荣宝;陈正乐;白彦飞;;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与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09年03期 |
3 |
陈柏林,王小凤,杨风,李学智,陈正乐,陈宣华;阿尔金北缘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
4 |
赵更新;毛德宝;张燕;王杰;王克卓;牛广华;;阿尔金成矿带加里东期主要成矿系统[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年02期 |
5 |
李嵩龄,张志德,杨德朴;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早古生代超基性岩岩石化学特征[J];新疆地质;1986年02期 |
6 |
邱家骧,曾广策,王思源,朱云海;青海拉脊山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J];西北地质科学;1995年01期 |
7 |
;爱沙尼亚早古生代沉积盆地地球化学作用的比较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11期 |
8 |
王世虎,宋国奇,徐春华,陈丽;胜利油区早古生代沉积相[J];岩相古地理;1997年06期 |
9 |
刘祖发,肖贤明,傅家谟,刘德汉,申家贵;海相镜质体反射率用作早古生代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研究[J];地球化学;1999年06期 |
10 |
程立人,彭向东,刘正宏,徐仲元;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古生代生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J];世界地质;2001年03期 |
11 |
楼雄英,许效松;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晚期构造-沉积响应[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3期 |
12 |
刘豪;王英民;;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古地貌——坡折带特征及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3期 |
13 |
万天丰;;中国大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06年06期 |
14 |
张进;马宗晋;陈必河;王宗秀;李涛;;雪峰山中段古生代变形的特征及意义——以绥宁-靖州-天柱-新晃剖面为例[J];地质通报;2010年01期 |
15 |
毛启贵;方同辉;王京彬;王书来;王宁;;东天山卡拉塔格早古生代红海块状硫化物矿床精确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0年10期 |
16 |
张成立;高山;袁洪林;张国伟;晏云翔;罗静兰;罗金海;;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幔性质:来自超镁铁质、镁铁质岩脉及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7期 |
17 |
刘永顺;于海峰;辛后田;陆松年;修群业;李铨;;阿尔金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和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J];地质通报;2009年10期 |
18 |
倪晋宇;胡道功;周春景;;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J];地质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
19 |
张志诚;郭召杰;邹冠群;冯志硕;李建锋;;甘肃敦煌党河水库TTG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9年03期 |
20 |
张志诚;郭召杰;宋彪;;阿尔金山北缘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