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
本研究项目是对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重点科研项目。以近年来发现的兴隆台—马圈子潜山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一整套变质岩潜山的评价方法,同时利用该方法对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剖析其成藏因素,进而指导辽河坳陷下步的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得勘探。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建立了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本次研究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化验分析等多种手段,通过测井交会图解释、岩心对比分析等方法,利用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以及ECS(元素俘获)等测井技术建立了一套变质岩潜山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通过该技术厘定了兴隆台—马圈子潜山的岩性、储层,并且对潜山的裂缝进行评价。
2、分析了变质岩潜山中岩性因素对成藏的影响
提出了变质岩潜山优势岩性序列的概念,通过对辽河坳陷其它变质岩潜山的剖析以及对渤海湾盆地变质岩潜山勘探实例的调研发现,对于变质岩潜山油藏,如果生、盖、圈、运、保等石油地质条件具备,任何岩性都具有成为储集岩的可能,但是变质岩潜山个体中暗色矿物含量少的岩性更易成为储集岩,即优势岩性(暗色矿物含量少的岩性)的概念。
3、研究了变质岩潜山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的储集能力与上覆地层关系密切。上覆地层为古近系地层时,在烃源岩成熟过程中排出的有机酸对潜山顶面的溶蚀致使变质岩潜山顶面的储集能力变好,潜山风化壳储层发育;上覆地层为中生界地层时,由于中生界地层的填充使潜山顶面储集性能相对较差。
4、富油气凹陷内的潜山内幕以及“隐伏型”潜山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辽河坳陷内部沙四段、沙三段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阶段完整,有低成熟源岩,也有成熟、高成熟源岩,生烃强度大,烃产物类型丰富,为潜山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辽河坳陷近期潜山勘探过程中,从低潜山-潜山内幕深层均获得了突破,以往潜山勘探中被忽视或被认为不具备成藏条件的潜山,其形态特征又决定着其在各个凹陷广泛分布、勘探空间广阔的特点。大民屯潜山坚持不懈的勘探实践,使我们思考富油气凹陷内烃源岩覆盖下所有基底地层的广阔领域潜山是否是今后潜山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
5、建立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成藏模式
本次研究以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化验分析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变质岩的成岩理论探讨和试验资料分析,证明变质岩潜山中存在层状地层;并且岩性存在可对比性。地层、岩性的成层性是变质岩潜山层状构造油藏存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的勘探实例说明,辽河坳陷的变质岩潜山中存在层状构造油藏类型,通过潜山剖析,确定了潜山内幕油藏得成藏主控因素。该观点的提出对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的深化勘探有重大的意义。
6、在实践中提出潜山勘探主体思路
潜山勘探应抓住四大主控因素—岩性、裂缝发育条件、供油窗口和保存条件。按照上述思路对兴隆台潜山勘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5年底在兴隆台高潜山部署实施了兴古7井,该井揭露潜山1642 m,同时在-4000 m潜山深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不但突破了原有潜山含油幅度束缚性认识的限制,使潜山纵向勘探领域向下延伸1300m,实现由风化壳向潜山内幕深层延伸勘探的重大突破,而且还建立了辽河潜山深层内幕油气成藏的新理论和新模式,目前马古1、兴古7井区太古界潜山初步落实含油面积16.2km2,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448×104t,经3口评价井的钻探在兴古1-兴古7块落实探明含油面积5.12km2,完成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09×104t,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7、提出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勘探的接替领域
根据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建立,结合辽河坳陷潜山的勘探现状,指出兴隆台潜山带,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西部凹陷西斜坡潜山带,大民屯中央潜山带是近期辽河坳陷潜山勘探的重要勘探领域。
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辽河油田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研究技术:
a、以重磁电、三维地震结合确定变质岩潜山的分布以及几何形态;
b、通过钻井资料、三维地震以及VSP技术确定潜山的构造面貌、断裂特征;
c、通过岩心、岩屑观察以及化验分析结合确定潜山的岩性以及储集特征;
d、以测井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技术对变质岩潜山的油藏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了潜山内部构造裂缝及储层分布特征。
|
|
|
|
1 |
张天亮;辽河坳陷三维工区拼接支持系统软件研制[J];特种油气藏;2004年05期 |
2 |
单俊峰,陈振岩,张卓,袁选俊;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的油气运移条件[J];现代地质;2005年02期 |
3 |
李大心;测井资料的序列分析技术——沉积环境识别的一种有用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
4 |
王家华;“利用测井资料绘制地质图件”在西安通过技术鉴定[J];测井技术;1988年04期 |
5 |
孙致学,郭春华,孙治雷;人工神经网络在测井资料参数估算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6 |
曾贻明;并行P-E3230计算机系统与测井专用软件功能介绍(续)[J];测井技术;1988年06期 |
7 |
肖义越,赵谨芳,张兰刚,李英辉,李学军;应用测井资料自动确定岩性的计算机程序[J];地质科学;1991年02期 |
8 |
陈践发,妥进才,李春园,陈振岩,张占文,朴明植;辽河坳陷天然气中汞的成因及地球化学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1期 |
9 |
赵军龙,李新胜,李娜,李庆春;黄陵矿区香坊详查中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选取[J];西北地质;2005年02期 |
10 |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技术讨论会会议纪要[J];测井技术;198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