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碳酸盐岩岩石学沉积学及沉积作用等时性研究
【摘要】:
在大量野外和室内工作的基础上,笔者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气象学和气候学及沉积物理学等理论,按如下技术路线完成本论文。
一、首先从岩石学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各种岩石类型、结构组分、沉积构造和各类岩石的化学组分,特别是对一些特征性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成因模式;
二、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地区性的相模式,并归纳出一个综合性的沉积相模式;
三、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华北地区北部晚寒武世风暴作用为主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的合理性;
四、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区上寒武统划分出5个大的沉积旋回,并对沉积旋回的基本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在各剖面沉积旋回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基于如下认识:即控制本区晚寒武世沉积旋回的主要因素以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因素(风暴作用)为主,而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海平面变化趋势在整个盆地内是一致的,反映这种变化的沉积旋回是可比的,相应的旋回具有等时性意义。而风暴作用周期短而影响范围广,风暴沉积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又易于对比,因此可以在旋回对比的基础上,在某一旋回中对风暴作用形成的一级旋回或单个风暴层作对比,最后实现风暴等时面的对比;
五、最后利用旋回及风暴层的这些等时性关系,在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对编制精度较高的等时性岩相古地理图作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