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重要含金(铜)夕卡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金(铜)夕卡岩矿床成矿带。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湖北鸡笼山钙夕卡岩Au(Cu)矿床和安徽三铺地区镁夕卡岩Au(Cu、Fe)矿床进行了重点剖析,并与区域内的含金夕卡岩矿床进行了对比。通过区域构造和深部的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提出本区含金(铜)夕卡岩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为地台活化区的断拗带,矿床集中区位于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和上地幔异常区;研究对比了地台活化型和岛弧型两类产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的含金夕卡岩的特征,提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含金夕卡岩矿床既可以是钙夕卡岩型,也可以是镁夕卡岩型,形成于相对氧化的环境,而岛弧型的含金夕卡岩矿床的形成环境相对较还原,镁夕卡岩基本缺失;通过对本区与成矿有关岩浆岩进行同位素测年的工作和对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及氧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研究,阐明了本区与含金夕卡岩矿床有关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180~107Ma)浅成中酸性侵入体,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但有一定壳源物质混入;通过夕卡岩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含金夕卡岩中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而共生的石榴石则系钙铁榴石,反映了酸度较低和氧逸度较高的条件。金属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普遍伴有砷化物、铋化物、碲化物、硒化物等,在淮北三铺地区还发现镁铁矿,这在我国为首次发现。Au、Cu、Ag、As、Bi、Te、Co、Se、Pb、Zn是本区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的时空和成因关系的研究及矿床类型和矿石相的组成研究,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含金夕卡岩矿床划分为五个成矿系列,并概括出本区含金夕卡岩矿床(田)的综合交代矿化分带模式为Cu(Mo)→Cu(Fe)→Cu(Au)→Au→Au(Pb、Zn、Ag);通过对典型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测温研究,表明本区含金夕卡岩矿床早期夕卡岩阶段流体温度680~400℃,盐度为59.7~31.3wt%NaCl,夕卡岩期后退化热液蚀变阶段温度为400~126℃,盐度为18.6~3.1wt%NaCl,大致相当于金矿物沉淀的条件;确定安徽铜陵天鹅抱蛋山金矿床存在岩浆期镁夕卡岩。
归纳总结了区域含金夕卡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标志和成矿系列。
|
|
|
|
1 |
马瑛;;斑岩铜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9期 |
2 |
张均;重视和加强金的成矿系列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9年12期 |
3 |
曾祥福;江西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综合找矿模型[J];江西地质科技;1994年04期 |
4 |
曹建劲;粤东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2期 |
5 |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
6 |
石准立,刘凤山;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2期 |
7 |
崔彬,赵磊;湘南东坡矿田钨锡成矿系列流体同位素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
8 |
张绍立;王联魁;朱为方;杨文金;;华南花岗岩类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副矿物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3期 |
9 |
欧文;贵州非金属矿含矿建造与成矿系列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1996年01期 |
10 |
郑庆荣,薛国珍;五台山-恒山成矿区带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
11 |
;初论综合信息成系列预测[J];中国地质;1994年12期 |
12 |
冯建忠,王京彬,梅友松;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
13 |
杨明桂,王发宁,曾勇;赣东北地区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02期 |
14 |
吴良士;提高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水平——介绍矿床成矿系列图的编制[J];中国地质;1986年11期 |
15 |
崔彬;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J];矿床地质;1995年01期 |
16 |
陈平,陈俊明,李瑞俭;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3期 |
17 |
方维萱,卢纪英,张国伟;南秦岭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及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02期 |
18 |
章少华;蔡克勤;;成矿系列研究若干问题讨论[J];地质论评;1993年05期 |
19 |
李松生;;湖北金矿床及其成矿系列[J];湖北地质;1994年02期 |
20 |
陈昌勇,李守义,范继璋,许亚光;华北地块北缘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世界地质;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