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湘西寒武纪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及大陆边缘构造性质讨论
【摘要】:
在被动边缘的演化过程中,碳酸盐台地因其始终紧靠海平面生长,故能记录下边缘的沉降史,而其中又以台地边缘生长对沉降或相对海平面变化最为敏感,因而记录最为详细,故笔者试图通过对扬子板块东南缘的黔东湘西寒武纪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的研究来恢复边缘的沉降史。
在大量沉积相剖面的野外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该区寒武纪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模式和演化以及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与扬子板块东南缘构造演化的关系,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1.该区寒武纪到早奥陶世长期发育以加积和推进为主的碳酸盐台地,反映了长期稳定下沉的构造背景,说明扬子板块东南缘已进入地壳变薄下沉的成熟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2.由于适宜的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台地边缘迅速加积和推进,从而在台地上形成向上变浅或向上先变粗后变细的特征层序,即垂向上发育深水缓坡或斜坡沉积→浅滩沉积→泻湖→潮坪沉积的序列,在斜坡上也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沉积旋回,并且由于台地边缘推进,使坡折线向东迁移,斜坡向海后退,造成斜坡沉积旋回或粗屑层出现层位向东增高,出现部位向东迁移;3.台地边缘的幕式推进和不均匀推进形成了次级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旋回,并造成旋回间发育时间,发育部位和发育程度的差异;4.该区寒武纪碳酸盐台地是在陆源碎屑沉积的陆棚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台地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缓坡→变陡的缓坡;(2)初始淹没的台地→缓坡→加积边缘型台地;(3)陆源物质覆盖的台地→缓坡→加积边缘型台地→沟槽边缘型台地;(4)沟槽边缘型台地→加积边缘型台地。寒武纪碳酸盐斜坡上,主要发育斜坡碎屑裙,其次为斜坡脚碎屑裙,寒武纪末(?)发育碎屑席沉积;(5)斜坡沉积中发育各种再沉积碳酸盐,其中以碎屑流沉积为主。该区碎屑流主要为复合支撑,其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脉动性或波动性以及流动转化现象。另外,滑坡沉积中,可辨认出挤压增厚的滑坡体前端,拉伸变薄的尾端和基本未变形的中部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