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位于西藏造山带南部拉萨地体南侧冈底斯花岗岩基的中东部东西长约350km、南北宽达80kin的带状区域内。带内分布有十余个斑岩型铜矿床(点)。含矿斑岩形成于中新世,侵入于冈底斯花岗岩基和火山岩以及沉积岩地层中。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受横跨拉萨地体的正断层系统和平行于造山带的逆冲带共同控制,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呈串的展布特点。成矿作用时间与含矿斑岩活动时间一致,在14~17Ma之间,岩浆活动与成矿事件发生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的地壳伸展时期。
含矿斑岩体为浅成复式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少量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碱性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含矿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明显高SiO_2、Al_2O_3、K_2O,Mg~#,低Y和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U、Sr、Pb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Yb,高Sr/Y比值,具有埃达克岩浆亲合性。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与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含矿斑岩岩浆起源与增厚的下地壳和/或残存在上地幔的俯冲洋壳板片熔融有关,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岛弧、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由其南侧的斑岩型铜矿化带和北侧的铜多金属矿化带组成,南带的斑岩型Cu、Mo矿化与北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化共同构成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系统。矿化类型与斑岩体侵位的围岩环境有关。斑岩体内为单一的细脉浸染状Cu或Cu-Mo矿化,铜矿体多出现在钾硅酸岩化蚀变带。在碳酸盐岩围岩中形成矽卡岩型脉状、块状、似层状铅锌铜多金属矿化。
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类似于Lowell和Guilbert模式,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与岛弧、陆缘弧环境斑岩蚀变不同,冈底斯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简单,蚀变矿物组合稳定,泥化蚀变不发育,矿化主要发生在钾硅酸岩化带。
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与岛弧、陆缘弧环境的斑岩铜矿基本相似。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内的子晶以石盐为主,并有较多的黄铜矿子晶分布于高盐度的包裹体内。成矿流体为高盐度流体,盐度变化范围为(1.91~66.75)wt NaCl%。流体成分组成显示成矿流体属于Na~+-K~+-SO_4~(2-)-Cl~--H_2O-CO_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1~>550)℃,主要集中于(300~550)℃之间。均一压力变化范围为(64.33~236.42)×10~5Pa。成矿流体的氧逸度(lgfo_2=-20.763~-38.078)和硫逸度(lgf_(s2)=-2.21~-7.62)较高。含矿斑岩和金属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流体成分特点以及流体活动的环境参数表明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直接来自于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含矿斑岩岩浆在就位后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演化;冈底斯斑岩铜矿的蚀变与矿化是岩浆流体单向演化的结果,外来流体对成矿贡献不大。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期后高温阶段(钾硅酸岩化蚀变阶段)。高温阶段岩浆流体的二次沸腾作用和流体混合作用是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的两个重要方式。
冈底斯斑岩铜矿具有快速成矿特点。含矿斑岩中长石矿物年龄与矿石辉钼矿Re-Os年龄对比显示出冈底斯单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活动持续时间多在2Ma以内,矿化活动维系时间约1Ma左右。
在与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铜矿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冈底斯含矿斑岩构造控制模式,初步建立了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的区域成矿模式。
|
|
|
|
1 |
;化探是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手段[J];地质与勘探;1976年05期 |
2 |
;GPQ斑岩铜矿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1978年08期 |
3 |
周伯仙;;丰山斑岩铜矿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评价[J];地质与勘探;1978年08期 |
4 |
刘成湛;访南杂感[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
5 |
;匈牙利的一个大型深部斑岩铜矿[J];地质与勘探;1979年08期 |
6 |
;短讯[J];地质与勘探;1980年06期 |
7 |
陈文明;;玉龙斑岩铜矿与砂页岩层状铜矿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J];地质论评;1984年03期 |
8 |
薛步高;宾川小龙潭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2期 |
9 |
黄泽亮;;广东高要双壬斑岩铜矿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处理[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2年03期 |
10 |
梁祥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实验研究[J];地质论评;1995年05期 |
11 |
杨忠宝;;新疆托里县包古图斑岩铜矿地质及化探异常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08年03期 |
12 |
P.G.菲斯;叶之;;斑岩铜矿中铜的岩浆来源[J];地质与勘探;1979年08期 |
13 |
任启江;林承毅;徐兆文;雷秉舜;;我国某些斑岩铜矿矿化有关岩体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和岩石成因[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6年01期 |
14 |
钱鹏,陆建军,姚春亮;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5 |
李光明,芮宗瑶;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2期 |
16 |
任雯;;新疆托里县阿达依斑岩铜矿点地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09年S1期 |
17 |
郦今敖
,蔡宏渊
,王建业
,郭念伟;中国斑岩铜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1982年00期 |
18 |
吴振寰;钛——斑岩铜矿中的重要潜在资源[J];中国地质;1983年06期 |
19 |
王建业;斑岩铜矿与斑岩钼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产与地质;1983年03期 |
20 |
芮宗瑶,陆彦,李光明,王龙生,王义天;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J];中国地质;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