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技术研究
【摘要】:
保持振幅偏移成像已成为当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粘弹性波动方程,系统表述了频率空间域中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的单程波传播,并由此分别给出了2D、3D粘弹性波动方程保持振幅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快速Kri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算法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曲率属性提取。
文中首先给出了基于粘弹性波动方程的2D、3D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针对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振幅保真问题,本文以粘弹性介质波动理论为基础,实现了实用化的2D、3D粘弹性保幅偏移方法,在本文提出的偏移方法中,地层吸收衰减、速度频散效应、地震波传播损失以及球面扩散补偿等都以确定性的方式体现在偏移算法当中,并作为偏移的一部分在偏移期间实现补偿。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粘弹性波动方程频率空间域振幅补偿外推算子和弹性波波动方程频率空间域外推算子相比,有明显的振幅补偿特性,能够得到非常精确的反射振幅。使用该算法可以提高叠前偏移振幅的可靠性,并增强地震记录当中所包含的振幅信息,为后继地震资料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等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振幅信息。
作为质量控制手段,本文在Krichhoff偏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的Kri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针对粘弹性波动方程保持偏移计算效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给出一种可以用于质量监控的快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合成理论数据和野外实际地震数据测试表明:该算法与常规Kirchhoff偏移方法相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效率,但成像质量有所降低,主要的地质构造特征将在丧失一部分构造细节的基础上快速成像,以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该方法可运用于偏移速度分析,偏移质量监控,现场处理等方面。而地质构造的精确成像需要依赖于更精确的粘弹性保幅偏移算法。
本文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实际应用角度分析了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和处理流程,可用于指导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本文最后给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成像及曲率属性提取和重构算法:针对目前流行的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分频成像方法分辨率低、识别薄层困难,易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等问题,采用小波域多属性分频成像方法,给出了基于小波分频的曲率属性提取方法、重构方法和三维曲率数据体生成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微小裂隙、划定特殊地质体边界等特殊地质现象。该方法可以在油气储层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DFT频谱分解技术的补充和拓展。
|
|
|
|
1 |
陈可洋;;基于波动方程的三维水体仿真模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
2 |
朱洪元;杨诺赛波动方程作为原子核或元粒子理论的数学形式[J];物理学报;1956年01期 |
3 |
陈方培;;有关波动的定义及波动方程的含义的若干问题[J];物理通报;1963年11期 |
4 |
陈庆益;振荡函数与约化波动方程[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7年S3期 |
5 |
张波,李志斌;关于弹性波动方程解的表达式[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6 |
秦孟兆;波动方程两种哈密顿型蛙跳格式[J];计算数学;1988年03期 |
7 |
汪元培;因子(1+t)~α(α∈R)对某些半线性波动方程解的全局性态的影响[J];数学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
8 |
金庆华;标量波动方程的分离变量解[J];益阳师专学报;1989年05期 |
9 |
郭抗辉;;关于波动方程的唯一解[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3期 |
10 |
刘万振;蔡振富;;波动方程的建立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1 |
林小竹,辛向中;全波动方程虚谱法偏移[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1期 |
12 |
毛镇山,白光耀;电磁场波动方程的四维协变形式[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3年02期 |
13 |
杨丽华,孟昭波;一维波动方程小波逐版本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06期 |
14 |
韩波,肖德山,刘家琦;二维波动方程反问题的一种大范围收敛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15 |
李晓江,张文飞;三维波动方程的一维化有限元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01期 |
16 |
杨金林,金红艳;非齐次波动方程的衰减率[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7 |
孟巍;;一类边界带有不确定干扰的一维波动方程的输出反馈镇定[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
18 |
梅发国,高彦伟,郭华;频域波动方程的多重网格法[J];世界地质;2002年04期 |
19 |
李清仁,张向君,易维启,惠山,钱凤章;波动方程多尺度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3期 |
20 |
王爱勤;非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部分不变解的存在性讨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
|
|
|
|
1 |
何玉芳;傅景礼;;新格子中波动方程的对称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2 |
陈小宏;牟永光;;地震波动方程反演的多重网格方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
3 |
周辉;徐世浙;刘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
4 |
王续宇;张洪川;盛克敏;;波动方程的直观求解法[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刘洪;刘国峰;武威;袁江华;李幼铭;;多维波动方程逆散射的基础理论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
6 |
张海江;刘雯林;;小波多尺度波动方程分析[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7 |
马啸;杨顶辉;;波动方程的加权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8 |
郑忆康;王一博;常旭;;波动方程旅行时反演的优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9 |
李世雄;;波动方程的奇性反演与奇性消去[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
10 |
王昭;李斌;;用直观的现象和简单的推导引出光的波动方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