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

李蒙文  
【摘要】: 矿床成矿系列是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探索在地球发展过程中成矿的时、空、物质的演化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矿床成矿系列可以有效地指导找矿预测,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开展。本文选择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南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和黄岗-甘珠尔庙地区开展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预测研究。在充分整理和吸收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择重点矿床进行解剖,辅以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应用成矿系列理论来认识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以内生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为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大型多金属矿集区的战略靶区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在详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区经历了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末古亚洲洋盆形成与闭合阶段、中生代-新生代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板内构造发育阶段。在充分考虑成矿时间的统一性和时序的演化性、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演化关系基础上,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区带划分,共划分两个成矿区带:北部为南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铜、钼、金、铁、锌、钨、铅、铬成矿带;南部为黄岗-甘珠尔庙锡、钨、铜、铅、锌、铍、银、铁、铌(钽)成矿带。 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指导思想,在二个成矿带内对矿床进行了研究,共划分为四个成矿系列,二个成矿亚系列。 1、南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划分了三个矿床成矿系列: Ⅰ、索伦山-贺根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洋壳超基性-基性岩(蛇绿岩)有关的岩浆岩型铬、铁矿床成矿系列(Ⅰ); Ⅱ、南蒙古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Ⅱ); Ⅲ、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铁、锌、铅、铜、金、钨、银矿床成矿系列(Ⅲ); 2、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划分了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其中包含二个成矿亚系列:黄岗—甘珠尔庙地区燕山期与酸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锡、钨、铜、铅、锌、铍、银、铁、铌(钽)矿床成矿系列(Ⅳ),该成矿系列包含二个成矿亚系列,即:①黄岗-甘珠尔庙地区燕山期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②黄岗-甘珠尔庙地区燕山期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对研究区内不同成矿系列的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详细描述了贺根山铬铁矿床、欧玉陶勒盖铜(金)矿床(蒙古国)、朝不楞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沙麦热液型黑钨矿-石英脉钨矿床、大井锡多金属矿床和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包裹体测温等内容,论述了矿床之间的差异性和内在联系。根据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确立了五个区域成矿模式。 从成矿构造环境、深部流体、壳幔相互作用、地质事件等方面探讨了成矿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深部流体的积极参与以及地幔物质不均一性与本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在物质上具有耦合关系。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是矿床的集中分布区。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清楚地表明研究区内矿床集中分布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晚中生代二个阶段。其中,晚中生代是最重要的成矿期,这与中国北方中生代140Ma左右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120Ma左右的岩石圈减薄过程密切相关。认为370~320Ma成矿事件与洋壳俯冲、削减作用之间的藕合构成了本区第一、第二成矿系列;140Ma左右成矿事件与构造体制大转换之间的藕合构成了本区第四成矿系列;120Ma左右成矿事件与岩石圈减薄过程之间的藕合构成了本区第三成矿系列。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状况和本研究的主攻目标及内蒙古各成矿区带的实际,确定对金、银、铜、铅、锌、锡、钨、钼等进行成矿预测和远景评价。圈定了五个B类成矿预测区,即查干敖包庙铜(银)多金属成矿预测区(V-1)、达来庙铜(银)多金属成矿预测区(V-2)、奥尤特铜(银)多金属成矿预测区(V-3)、查干陶勒盖—朝不楞东银铜多金属成矿预测区(V-4)、黄岗-甘珠尔庙地区钨锡铅锌多金属成矿预测区(V-5)。 将二连浩特-东乌旗一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同南蒙古地区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连浩特-东乌旗一带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在成矿元素组合方面与南蒙古地区似有差异。南蒙古地区主要产出与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铜(钼)矿床,矿床规模较大,成矿元素组合相对简单;而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带,从目前发现的矿床(点)来看,其成矿元素组合较为复杂,成矿时间主要为晚古生代与晚中生代,但以晚中生代矿床规模大、数量多,这可能与该区较南蒙古地区更多地受到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强烈叠加有关。因此,在该区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即要看到与南蒙古地区的相似性,又要注意其特殊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祥福;江西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综合找矿模型[J];江西地质科技;1994年04期
2 曹建劲;粤东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2期
3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4 石准立,刘凤山;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2期
5 崔彬,赵磊;湘南东坡矿田钨锡成矿系列流体同位素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6 张绍立;王联魁;朱为方;杨文金;;华南花岗岩类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副矿物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3期
7 欧文;贵州非金属矿含矿建造与成矿系列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1996年01期
8 郑庆荣,薛国珍;五台山-恒山成矿区带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9 ;初论综合信息成系列预测[J];中国地质;1994年12期
10 冯建忠,王京彬,梅友松;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11 杨明桂,王发宁,曾勇;赣东北地区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02期
12 吴良士;提高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水平——介绍矿床成矿系列图的编制[J];中国地质;1986年11期
13 崔彬;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J];矿床地质;1995年01期
14 陈平,陈俊明,李瑞俭;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3期
15 方维萱,卢纪英,张国伟;南秦岭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及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02期
16 章少华;蔡克勤;;成矿系列研究若干问题讨论[J];地质论评;1993年05期
17 李松生;;湖北金矿床及其成矿系列[J];湖北地质;1994年02期
18 陈昌勇,李守义,范继璋,许亚光;华北地块北缘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世界地质;1999年01期
19 代双儿;甘蒙北山地区板块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0 周明绶;江西萍乡——乐平地区石炭——三叠系中非金属沉积成矿系列[J];非金属矿;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耀南;傅德明;何虹;;峨眉地幔柱活动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系列[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2 宋天锐;;关于“沉积成矿系列”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6)[C];1987年
3 韩春明;毛景文;杨建民;王志良;王勇;;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4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6)[C];1983年
5 朱裕生;傅德明;梅燕雄;赵支刚;阎升好;刘亚玲;张文宽;;峨嵋山地幔柱及其成矿系列(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6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C];1979年
7 钱国华;;赣西铜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找矿认识[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瑞廷;旺军谊;李福让;王东亮;张梦平;;勉-略-宁多金属矿集区铜厂-徐家坝铜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付小方;侯立玮;俞如龙;王登红;应立娟;;四川西部地质演化、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于学峰;石玉臣;王虹;王敏;张瑞华;;鲁西归来庄金矿田控矿因素、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前;中非铜带刚果(金)段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蒙文;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3 贾福聚;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阿卜杜·克里木;也门西北部地质及成矿潜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舒广龙;湖北丰山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斑岩成矿系列与微细浸染金矿[D];中南大学;2004年
6 潘彤;东昆仑成矿带钴矿成矿系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占兴;辽宁省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陈爱兵;北衙金—多金属矿成矿系列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武广;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成矿背景与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力;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列、成矿演化及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定;甘肃西成地区金、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时空分布规律[D];西北大学;2001年
2 富强;中国浙江东部火山岩区成矿作用热流场的计算机仿真[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晖;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期岩浆作用与成矿系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4 刘红霞;黑龙江省伊春—延寿成矿带成矿系统分析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7年
5 褚少雄;西昆仑及其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王学刚;黑龙江省塔源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勇;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宋亮;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成矿系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段毅君;西南三江中北段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定位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刘锦;赤峰地区主要非金属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志文;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韦华南 刘荫春;黄金地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N];中国黄金报;2006年
3 孟凡君;区域找矿有了“藏宝图”[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记者 滕艳;闽中:要重视寻找海底喷气型铅锌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徐丛荣 朱明玉;中国首次建立成矿体系框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响;为“攻深找盲”画一张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响;为中国找矿画一张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强;预西南铅锌矿蝶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康维海;找矿劲旅中的技术掌舵人[N];青海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明;中国成矿系统研究的来龙去脉[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