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平阳片麻状花岗岩及其成因
【摘要】:
平阳片麻状花岗岩位于阜平复式穹状构造猴石顶倒转背斜的东部,出露面积大于40平方公里,为奥长花岗岩。岩体的西部似一穹状背斜,向东逐渐转变为两个向南倒转的次级背斜,总体上为向南倒转的复式背斜的核部,其产状及其面理构造与区域构造线完全一致。花岗岩在中北部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其他部分主要由混合岩或混合质黑云斜长片麻岩过渡到变质表壳岩。平阳岩体岩性不很均匀,长英质集结体及团块、长英质“无根”脉很发育,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分布不均匀,在岩体边缘及附近围岩中伟晶岩脉较为多见。平阳片麻状花岗岩之中存在以片麻岩为主的变质表壳岩残留层(体),片麻理与岩体的片麻理协调一致,其产状继承了原岩的产状,尤其是在岩体的东部,使花岗岩的原地特征表现十分清楚。岩体中还广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变质基性岩石包体(角闪质岩石和麻粒岩)和岩片,在东部具有明显的“成群成带”分布特点,边缘地带也较为多见。
平阳片麻状花岗岩主要由奥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含少量微斜长石,局部含少量角闪石,极少量白云母。具有典型的波状一齿状花岗变晶结构,补片状的反条纹长石多见,常见绢云母化、缝合线结构、乳滴状石英的交代穿孔结构。石英外形弯曲多变,波状消光明显。黑云母常见暗化边并有细粒磁铁矿析出等的深熔初期的岩相学现象。总体显示了交代、重熔成因的岩相学特点。
平阳片麻状花岗岩的化学成分是在区域混合岩化对岩石成分总体改造趋势的背景下,在黑云斜长片麻岩成分的基础上,通过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深熔以及可能的变质脱水反应流体和深部流体的加入演变而成,富SiO_2、Na_2O以及Sr和Ba。花岗岩的不相容元素、REE和Sm-Nd同位素与片麻岩、变粒岩显示了系统性的演变,并具一定互补性。片麻岩等的深熔还使Sm/Nd发生轻微分馏,进而使花岗岩Nd同位素组成随Sm/Nd一起表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变化。花岗岩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比片麻岩等要小约200Ma。根据副矿物和锆石,以及矿物温压计估算,并结合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认为平阳片麻状花岗岩是在25亿年稍后,在造山作用中,伴随构造减压作用,与阜平群中一系列倒转褶皱形成的同时,由片麻岩等深熔而成。
|
|
|
|
1 |
陈跃志;皖西霍丘变质岩系特征及原岩恢复[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6年01期 |
2 |
亣润章,姚光炎;论霍邱群变质作用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3期 |
3 |
杜理科;葛梦春;;内蒙古锡林浩特宝音图群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的地球化学示踪[J];新疆地质;2010年02期 |
4 |
胡学文;朱英西;;关于冀北“单塔子群”解体的商榷[J];地质通报;1989年04期 |
5 |
王国富;;冀东遵化一带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与原岩恢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78年01期 |
6 |
黄堂发;范斯;;新沂城岗变质杂岩中几种矿物化学成分特征和形成条件[J];江苏地质;1988年03期 |
7 |
岳元珍;霍邱群的矿物特征及其变质作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3期 |
8 |
毕建成;;冀东迁安水厂—杏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实验地质研究[J];吉林地质;1989年03期 |
9 |
杜光辉;栾保荣;李荫汉;;兴海地区“P_1~b”地层中片麻岩时代的归属讨论[J];青海国土经略;1982年02期 |
10 |
M.Oesterlen;U.Vetter;王淑英;;非洲喀麦隆北部钠化含铀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8年01期 |
11 |
赵光,朱永峰,张勇;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变质作用的p-t条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
12 |
何世平;王洪亮;陈隽璐;徐学义;张宏飞中国地质大学;任光明;余吉远;;北秦岭西段宽坪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
13 |
金文山;庄建民;杨传夏;陈云钊;;福建前加里东区域变质岩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特征[J];福建地质;1992年04期 |
14 |
陈岳龙;王忠;罗照华;李大鹏;赵俊香;;康定杂岩Rb-Sr、Sm-Nd同位素系统及其意义[J];现代地质;2008年05期 |
15 |
王守伦
,高元龙
,孙福来
,张殿学;抚顺—清原地区鞍山群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1986年01期 |
16 |
营俊龙;;大别山岩石锶同位素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6年01期 |
17 |
胡祥昭;彭省临;李培铮;高光明;;河北某地含金花岗岩的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J];湖南地质;1992年S1期 |
18 |
薛振华;赣东刘源与闽西天井坪斜长角闪岩成因对比[J];江西地质;1995年02期 |
19 |
耿元生,伍家善,金龙国;利用定量矿物再造法恢复阜平群的原岩性质——介绍一种原岩恢复的新方法[J];岩矿测试;1984年02期 |
20 |
胡学文,张江满,权恒;燕辽地区太古宇与下元古界间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