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中部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
【摘要】:
羌塘中部榴辉岩发现于2004年,是青藏高原内部首例报道的榴辉岩。榴辉岩出露点位于西藏改则县戈木日东约20km,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中部,岩石呈透镜状、块状产在石榴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构成的高压变质带中,直接同岩为石榴白云母片岩。榴辉岩块体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百米,小者仅几个厘米。榴辉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金红石、榍石、绿帘石、磷灰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石榴子石中铁铝榴石(Alm)含量在61~68之间,钙铝榴石(Grs)23~30之间,镁铝榴石(Pyp)在6~11之间,锰铝榴石(Sps)含量多>2,榴辉岩为典型的C型榴辉岩。绿辉石硬玉分子(JD)在29~47之间,霓石分子在9~17之间,多硅白云母中SiO_2含量多在50~52 wt%之间,每单位晶胞(p.f.u.)Si原子数多在3.35~3.45之间。角闪石主要为冻蓝闪石、镁红闪石等,为后期变质作用的产物。榴辉岩峰期变质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变质温度在500℃左右,压力在2.3Gpa左右。
对棉辉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榴辉岩SiO_2含量在46.68—50.24%之间,Na_2O+K_2O含量在3.10—4.21%之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比值在2.83—6.06之间,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向右倾斜的样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OIB类似,这些特征和龙木错—双湖高压变质带的蓝片岩类似,它们的原岩为均为洋岛型玄武岩,形成环境类似于现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榴辉岩、蓝片岩很可能是羌塘中部地区出露的二叠纪洋岛型岩石俯冲消减的产物。
锆石矿物学和SHRIMP年代学研究表明,榴辉岩锆石中含有大量的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石榴子石、冻蓝闪石等矿物原生包裹体,锆石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过程中从形成的变质锆石,锆石SHRIMP U—Pb年龄在230~243Ma之间,代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榴辉岩及其同岩中多硅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为214~219Ma和217~223Ma,代表其折返到地表的时代。
羌塘中部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显示为顺时针快速下降曲线,主要经历了中三叠世(230~243Ma)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阶段(T=~500℃,P~2.3Gpa),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阶段(T=~450℃,P<1.0GPa)和晚三叠世(214~219Ma)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阶段(T<400℃,P<0.5GPa)。
结合对羌塘地区蓝片岩、蛇绿岩和岛弧型火山岩的研究,羌塘地区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前奥陶纪基底演化、中奥陶世—志留纪早期特提斯大洋、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中、晚三叠世板块俯冲碰撞及古特提斯洋关闭和三叠纪之后陆—陆碰撞造山等五个阶段。
|
|
|
|
1 |
李才;西藏羌塘中部蓝片岩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7年04期 |
2 |
李才;翟庆国;董永胜;黄小鹏;;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6年01期 |
3 |
王根厚;韩芳林;杨运军;李元庆;崔江利;;藏北羌塘中部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
4 |
鲍佩声,肖序常,王军,李才,胡克;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
5 |
李才,和钟铧,杨德明;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J];世界地质;1996年03期 |
6 |
吴汉泉;;当前蓝片岩研究简况[J];西北地质科学;1987年01期 |
7 |
高俊,张立飞,刘圣伟;西天山蓝片岩榴辉岩形成和抬升的~(40)Ar/~(39)Ar年龄记录[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
8 |
张儒瑗,从柏林,韩秀伶;滇西蓝片岩中的角闪石[J];地质科学;1990年01期 |
9 |
李曙光,刘德良,陈移之,王松山,裘冀,胡世玲,桑海清;中国中部蓝片岩的形成时代[J];地质科学;1993年01期 |
10 |
邓希光;张进江;张玉泉;刘敦一;;藏北羌塘地块中部蓝片岩中捕获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7年06期 |
11 |
徐备,J.Charvet,张福勤;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J];地质科学;2001年04期 |
12 |
高俊,何国琦,李茂松,肖序常,汤耀庆,赵民,王军;新疆南天山高压变质岩石的抬升机制[J];地质科学;1996年04期 |
13 |
霍有光,吴汉泉,冯益民;北祁连奥陶系地体中蓝片岩、绿片岩岩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1992年00期 |
14 |
施央申,傅昭仁;《西南天山蛇绿岩和蓝片岩》一书简介[J];地质论评;1996年05期 |
15 |
高俊,张立飞;西天山高压变质岩的形成环境[J];新疆地质;1998年04期 |
16 |
姜文波,张立飞;利用钠质角闪石成分环带计算蓝片岩的PTt轨迹——以新疆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为例[J];岩石学报;2001年03期 |
17 |
李晓勇;文丰;;西藏日土东部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及其与下伏地层不整合面的发现[J];地质通报;2007年08期 |
18 |
董永胜;李才;;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发现榴辉岩[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
19 |
邓希光,张进江;藏北依布茶卡地区发现石榴子石蓝片岩[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
20 |
张立飞;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蓝片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97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