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平生物群产出层位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其古地理环境
【摘要】:
在印支造山运动作用下,南盘江前陆盆地从中三叠世开始萎缩,至晚三叠世因与扬子克拉通台地会聚而闭合。在碳酸盐岩台地上,因生物作用、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等因素造成台地上零星发育大大小小的台内局限盆地(台内盆地)。作者及同事在完成云南罗平生物群分布区域1:2.5万地质填图过程,通过横向地层对比和剖面测制,查明罗平地区所在的台内盆地的展布方向是北西—南东向,其主要控制因素是藻粘结灰岩的差异性生长和海平面变化。
通过对云南罗平县板桥镇江所田中三叠统关岭组(T2gl)地层剖面的精细测制,并结合辅助剖面以及样品测试报告等大量资料,对罗平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为了查明罗平生物群分布范围和展布特征,在充分利用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云南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罗平生物群产出层位岩石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罗平生物群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产化石层位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为主,水平纹层、波状层理、同生变形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正粒序、虫迹等沉积构造发育。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薄片分析,参考Wilson(1975)的标准微相和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初步识别出8种微相类型:含生屑灰泥石灰岩、水平纹层状泥晶灰岩、球粒颗粒质灰泥岩、砂屑颗粒灰岩、砾屑灰岩、生物碎屑漂砾岩、含石膏假晶微晶云岩、残余藻纹层泥晶灰岩。同时结合宏观沉积构造、罗平生物群埋藏特征和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等,认为云南罗平关岭组二段为台内盆地沉积,具有类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的性质,沉积相类型在垂向上是向上变浅(海退)的沉积序列。碳氧同位素分析中,δ18O值对古温度和古气候进行了恢复,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的海水古温度在27-35℃之间,平均为30.92℃左右,说明当时罗平地区的气候较温暖。生物化石主要埋藏在深水盆地、深缓坡远端变陡沉积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