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自补偿修复添加剂EDT和ETDM的研制及其摩擦学效应研究
【摘要】:摩擦导致的磨损是机械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摩擦过程造成功率损失、浪费大量的能源,润滑及润滑剂是减小磨损、降低摩擦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润滑添加剂只有减缓磨损的作用,它们对摩擦副只有耐磨功能,而不能产生负磨损,没有磨损自补偿修复功能,而且减小摩擦的作用也有限。
论文基于磨损自补偿修复的设想,成功地研制出了具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摩擦学效应的添加剂,并对其磨损自补偿修复效应、承载效应、减摩效应和降温效应以及对四种类型的成品润滑油的适应性作了深入系统地试验研究,同时,还以常用的四球法,对其承载特性(PB)、耐磨特性和减摩特性作了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
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体现在几个方面:
1、所研制的添加剂EDT具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摩擦学效应。
(1) 添加剂EDT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修复效应。在整个450min的试验内,动、静件的磨损始终为负磨损,磨损自补偿修复膜始终存在,磨损始终局限于磨损自修复膜内;而且成膜迅速,试验30min时,动、静件的磨损皆为负磨损。
(2) 添加剂EDT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承载效应。其承载能力最小为1372N,比基础油的至少提高了366.7%,比T202的提高了133.3%之多。
(3) 添加剂EDT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减摩效应。摩擦系数为0.0092~0.0121;比T202的摩擦系数减小了64.5%~87.9%。而且载荷越大、时间越长,减摩优异性越显著。
(4) 添加剂EDT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降温效应。490N时其温升为20℃,比T202的低87℃,载荷越高,其降低油温的作用越明显。
(5) 添加剂EDT的磨损自补偿摩擦学效应有较宽的载荷适应范围。在294~882N的载荷范围内,都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修复效应、减摩效应和降温效应。摩擦副在摩擦过程中均形成负磨损,摩擦系数不超过0.0121,油温温升不超过35℃;而传统的极压抗磨添加剂T202的情况是,当载荷增加到490N时,磨损及摩擦系数急剧增大,油温急剧上升,油温达130℃,已失工作的能力。
2、EDT和EDTM润滑添加剂对试验的四种成品油具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修复效应和减摩效应。以N46透平油和N220工业齿轮油润滑时,磨损均为正磨损,摩擦系数分别为0.016和0.0172;添加EDT或EDTM后,摩擦副的磨损均为负磨损,摩擦系数为0.0072~
|
|
|
|
1 |
吴尧,沈保罗,高升吉,何章亮;润滑添加剂对高塑性锌合金摩擦磨损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1996年02期 |
2 |
段标,官文超,余俊;金属络合结构对水基润滑添加剂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1997年04期 |
3 |
梅焕谋,刘忠,郭栋材,李茂生;论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研究方法[J];润滑与密封;1997年05期 |
4 |
刘谦,徐滨士;纳米润滑材料和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4年02期 |
5 |
单长兵;陈国需;李华峰;;层状硅酸盐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合成润滑材料;2007年03期 |
6 |
黄伟九,王化培,谭援强;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研究概况[J];润滑与密封;2002年01期 |
7 |
胡文云;冯薇;杭菊英;;磷硼氮型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6期 |
8 |
邱金华;罗新民;欧阳波;陈胤;;水基金属加工液润滑添加剂的使用[J];合成润滑材料;2005年04期 |
9 |
陈波水,董浚修,叶毅,陈国需;硫代磷酸钆与硼酸酯复合摩擦学性能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6年06期 |
10 |
黄伟九,王学业,陈波水,谭援强,董浚修;润滑添加剂结构与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2年03期 |
11 |
J·HowardAdams
,贾国荃;硼酸盐—新生的极压齿轮润滑添加剂[J];润滑与密封;1980年01期 |
12 |
刘忠,梅焕谋,李茂生;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浅说[J];润滑与密封;1995年03期 |
13 |
柳学全,方建锋,黄乃红,李红云;修复型润滑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2003年04期 |
14 |
汪映;周龙保;陆璐;董红义;潘克煜;;两种不同润滑添加剂对车用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4期 |
15 |
苏登成;郑少华;王平;国秋菊;;超声机械法制备一种抗磨润滑添加剂的自修复效应[J];润滑与密封;2006年08期 |
16 |
;润滑添加剂和表面处理对轴承合金—钢边界磨损特性的影响[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4年04期 |
17 |
张建华,林峰,赵源;含锡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1998年04期 |
18 |
汪映,周龙保,宋清双,黄卓勇,潘克煜;润滑添加剂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
19 |
刘鲤粽;;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
20 |
贾华东;柳刚;范荣焕;;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回顾及目前的发展动向与展望[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