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10)C次级束的产生及~8Li(p,γ)~9Be_(g.s.)直接过程天体物理反应率

苏俊  
【摘要】: 宇宙演化的过程中,各种核过程在能量产生和元素合成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宇宙的演化,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学和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学走到了一起,诞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一核天体物理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宇宙演化涉及的各种核过程及其对宇宙演化的影响。具体到核物理实验上,主要的任务就是测定在宇宙演化中发生的热核反应的激发曲线和各种相关核素的衰变特性。在这些热核反应中,很多是由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利用传统的稳定束流实验很难进行测量。放射性次级束的产生,使这些放射性核反应的测量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拓展了实验核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 大爆炸原初核合成标准模型假定早期宇宙重子密度均匀分布,由于A=8处缺乏稳定核,标准模型无法给出相当的A>7的元素丰度。在假定重子密度不均匀分布的非标准原初核合成模型中,核反应可以在相对丰质子的高密度区和相对丰中子的低密度区进行,许多放射性核素参与的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8处的稳定核空隙从而可以通过一系列放射性核反应跨越过去,其中一个关键的桥梁就是~8Li(α,n)~(11)B反应,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8Li在原初核合成时期的丰度是重元素产生的一个标尺,产生和消灭~8Li的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8Li(p,γ)~9 Be反应不仅能够消灭~8Li,并且产生重元素~9Be,在原初核合成反应网络中是比较重要的。此外,二类超新星爆发中的γ过程也涉及到了这个反应。 由于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的辐射俘获反应截面极小,实验室对其进行直接测量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对转移反应~8Li(d,n)~9 Be角分布进行了测量,通过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导出了~9Be=~8Li(?)p基态的核谱因子,利用得到的核谱因子,进一步计算了~8Li(p,γ)~9 Be_(g.s.)直接过程在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的激发曲线,导出了~8Li(p,γ)~9 Be_(g.s.)直接过程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 原初核合成反应网络包含放射性核素~(10)C参与的反应,从实验上研究这些反应需要品质较好的加~(10)C次级束流;在核结构的研究中,~(10)C次级束也有许多应用。我们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利用~(10)B初级束轰击氢气靶,通过~1H(~(10)B,~(10)C)n反应产生了~(10)C次级束。经过磁刚度和速度选择,准直后的~(10)C次级束纯度达到90%以上,能量为(55.9±0.9)MeV,强度约为6 s~(-1)·pnA~(-1),满足进行核物理实验的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剑;;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介绍[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2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与中科院寒旱所联合进行黄河上游科学考察[J];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5期
3 郭海兰;;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4 潘雪丰;张飞雁;朱腾飞;陶卫东;;一种粉末倍频的实验装置研究[J];光学仪器;2009年03期
5 焦晓光;殷聪;石春英;钱进;;刀口法测量铬原子激光冷却温度[J];中国激光;2011年07期
6 ;欢迎订阅《应用气象学报》[J];应用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7 钱绿林;;2005年中国(南京)第二届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隆重召开[J];科协论坛;2005年12期
8 白彩艳;梁云阶;李明星;;500A Mev ~(56)Fe-Em作用中的射弹a碎片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沈海燕;;“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平台的研发”通过技术审查[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06期
10 ;欢迎订阅《气象科技》、《气象科技合作动态》[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11 ;稿约[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12 ;国内新闻[J];遥感信息;2011年04期
13 ;中国成功绘制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1年03期
14 ;大菱鲆“丹法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15 ;订阅赐稿 投资高效 成就事业[J];测绘科学;2008年S2期
16 ;欢迎订购《测绘科研与论文写作》一书 有方法写作不难 高起点视野更宽[J];测绘科学;2008年S2期
17 裴会明;;小陇山林区首次发现中华虎凤蝶[J];甘肃林业;2011年04期
18 刘岩松;;潜心科研 无私奉献——记原广西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慧根[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08期
19 张纪夫;;钱三强与中国氢弹[J];金秋科苑;1995年01期
20 李志平;;双站散射模式响应的分析与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郭冰;连钢;颜胜权;王宝祥;陆昀;曾晟;苏俊;;大爆炸核合成相关的~8Li(d,p)~9Li反应截面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白希祥;柳卫平;泰久昌;李志常;周书华;李安利;王友宝;程业浩;;Hl-13串列加速器次级放射性束实验装置[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3 郭冰;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连刚;颜胜权;王宝祥;苏俊;王友宝;曾晟;舒能川;陈永寿;;利用镜像核转移反应研究短寿命不稳定核(p,_)反应[A];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升云;罗起;李广生;范志国;徐勇军;高早春;温书贤;吴晓光;刘祥安;许国基;朱佳政;陈永寿;松多健策;福田光顺;三原基嗣;南园忠则;;~(84)Zr转动带的g因子-g-因子变化的峰型结构[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孙相富;余坚芳;郭应祥;雷祥国;罗亦孝;王积成;徐晓冀;温书贤;翁培;李生岗;杨春祥;;~(124,125)Ba高自旋态测量[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6 李辉;袁坚;陆道如;陈泉;刘晓东;孙祖训;;~(24)Mg(~7Li,α)~(27)Al反应[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7 卢俊;李松林;徐瑚珊;诸永泰;范恩杰;柳卫平;白希祥;;一台高分辨的ΔE—E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8 张春雷;;~(29)S双质子晕的研究[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琦;董玉川;李松林;;~(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的角分布与角分散[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二)[C];2004年
10 何明;姜山;董克君;仇九子;彭博;管永精;寅新艺;武绍勇;李世红;周舵;;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质谱工作进展[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冰;利用(d,p)反应确定不稳定核的天体物理(p,γ)反应率[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文静;中国实验快堆堆芯单方向水平抗震分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董克君;加速器质谱法测量稀有事件探测器材料中的放射性杂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仇九子;用加速器质谱测量~(182)Hf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寅新艺;加速器质谱测量~(151)Sm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贺创业;~(106)Ag磁转动与手征转动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阮锡超;中子引起氘核破裂反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姚青山;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陈凌;中国煤矿地下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王金刚;空化效应在强化EDTA降解及在模拟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俊;~(10)C次级束的产生及~8Li(p,γ)~9Be_(g.s.)直接过程天体物理反应率[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王宝祥;低温金属环境中~7Be半衰期的研究和~(15)O次级束的产生[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王黎明;高压倍加器14MeV实际中子场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鲍杰;中子积分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刘世龙;热中子诱发~(235)U裂变短寿命产物产额测量[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姜小燕;MC-ICP-MS测定~(182)Hf/~(180)Hf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乔亚华;Ru~(3+)与[RuNO]~(3+)的速差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周舵;加速器质谱测量~(93)Zr的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胡春林;~(99m)Tc-MAG_3-Folate的制备及体内外生物学评价[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蒋婧;用直接中子法测量(n,2n)反应截面的实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陈钟麟 陈琴 岳维宏;以国家核科学技术发展为己任[N];科技日报;2006年
2 古新萍;中国原子能院“十五”成果斐然[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陈文琦;核反应堆工程摇篮的带头人[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白毅;中国原子能科研院开发成功医用125I放射性粒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实习生 张琦 本报记者 游雪晴;赵志祥:在核世界中追寻梦想[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洪宇;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产业[N];辽宁日报;2006年
7 记者 廖文根;“地球上的太阳”二〇一〇年发电[N];人民日报;2006年
8 表轩;发挥核科研基地优势 推动核应用技术产业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古新萍;反恐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N];大众科技报;2005年
10 本刊首席记者 崔晓黎;原子高科 三板热身 剑指主板[N];证券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