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爆金属丝产生纳米金属氧化物粉末的研究
【摘要】:电爆炸金属丝产生纳米粉末作为制备纳米粉末的一种新型方法,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国际上对该方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俄罗斯和日本对于该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功制备多种纳米粉末,并总结了该方法制备纳米粉末的一些规律。另外介绍了纳米粉末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粉末粒度测试、成分分析以及颗粒形貌分析方法。还详细介绍了脉冲功率发生器的原理、结构、各元件的选取和电路特性,以及冲击大电流实验中的电测量设备,主要介绍了Rogowski线圈和电阻分压器,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电爆炸装置和粉末收集装置。
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了金属丝电爆炸电路的电流,经实验证实,一定范围内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为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经过X射线衍射仪的分析和纳米粒度仪的测量,证实在实验中成功制备了纳米氧化铝粉末和二氧化钛粉末,其平均粒度分别达到64.9nm和28.1nm。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产生纳米粉末的研究,得出了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粉末的一些规律:1)电爆炸腔内气体气压越高产生的粉末粒度越大;2)金属丝直径越大粉末的粒度越大;3)在K=2.0左右产生粉末的粒度较小,在K=3附近产生粉末的粒度较大,当K3以后,随着K的增大,所得粉末的平均粒度越来越小。
|
|
|
|
1 |
杨晓辉,宋秀芹,张雪红;纳米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续)[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10期 |
2 |
张婵;徐宏英;;纳米金属氧化物去除水体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年03期 |
3 |
王彦卿,张朝平;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4 |
杨晓辉,宋秀芹,张雪红;纳米金属氧化物空心球的制备[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9期 |
5 |
耀星;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的合成技术[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
6 |
刘辉,朱梅英,魏雨;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的液相制备和表征进展[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11期 |
7 |
李江;李容;蔡铎昌;;纳米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8 |
胡军;周跃明;梁喜珍;郑兰梅;;纳米金属氧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J];广东化工;2010年05期 |
9 |
张金萍;吴正宇;刘建雄;牛国栋;;一维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3年06期 |
10 |
廖海达;钟莲云;马少妹;吴伯麟;张联盟;;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分散法制备及分散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10期 |
11 |
张轩;杨海峰;席广成;卢晓静;李俊芳;闫妍;;纳米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
12 |
高艳玲,刘熙,王宗贤,杨雪梅;纳米金属氧化物对食品污染菌的杀、抑能力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04期 |
13 |
游秀东;刘红斌;王济虎;苏建勇;朱孟府;;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化学战剂防护中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3期 |
14 |
;一种“喷雾干燥加热分解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装置”[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年01期 |
15 |
;一种“喷雾干燥加热分解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装置”[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年02期 |
16 |
胡彩霞;吴纯德;梁佳莉;李商国;;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抑制溴酸盐形成的效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7期 |
17 |
;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6期 |
18 |
;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3年04期 |
19 |
李晓杰,谢兴华,李瑞勇;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爆轰合成[J];爆炸与冲击;2005年03期 |
20 |
朱银玲;;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液相法制备技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