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拼接技术的研究
【摘要】:
要获得高能量高峰值功率的激光脉冲,采用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是目前最佳的方案,而光栅压缩器作为激光系统中破坏阈值最小的元件,直接限制了最终输出能量的大小,受到破坏阈值的限制,PW数千焦耳激光系统需要米量级口径的光栅。因此,大口径光栅的制备十分迫切,大面积光栅的研制一直是国际光栅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直接制作单块大面积光栅由于诸多工程技术上的困难很难实现,需要探索采用其他方法来获得大面积光栅,最常见的是采用多块光栅进行拼接或者全息拼接技术获得。由于光栅拼接的高精度要求,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监测调节来保证光栅旋转自由度的高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对光栅拼接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1、回顾了光栅的特点、发展及应用,国内外光栅的研制状况,制作大面积光栅的技术难点、取得的成果,以及其他获得大面积光栅的方法。
2、分析拼接光栅对光束时空特性的影响,讨论拼接光栅控制的精度要求。
3、通过手动拼接实验验证了拼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光栅拼接旋转偏差实时监测调节实验。设计了光栅拼接旋转偏差光学检测装置及光栅拼接微调装置,利用零级光和一级衍射光对旋转偏差的独立监测,采用二次曲线拟合法对干涉条纹中心位置的高精度测量,可达到0.1 pixels的亚像素测量精度,能检测到约0.5μrad的旋转偏差;高精度要求受到调节机构和环境的限制,需要实时监测调节来保持光栅姿态,将偏转量反馈给光栅调节装置保持拼接子光栅的位置,可长时间保持在0.5μrad偏差内。实验表明光栅拼接旋转偏差实时监测调节能满足拼接高精度和长时间稳定的要求。
4、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分析利用探测光实现观测到的远场焦斑与主激光远场焦斑一致变化的可能性,论述了可利用探测光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可利用探测光的波长,以及主激光光束入射角变化、探测光波长波动时导致探测光与主激光间相位差变化的剧烈程度和需要控制的误差范围。利用计算得到的探测光参数,设计了相应的拼接检测方案。
|
|
|
|
1 |
陈万金,左云彤,孙颖,王玉梅,宋永军,阎科;光栅衍射强度分布的计算机模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2 |
杨植宗;;光栅衍射规律与相控阵雷达原理[J];物理通报;2004年04期 |
3 |
谢甫珍,文光俊,刘力,朱霞,颜泽平;光栅衍射条纹主极大强度研究[J];激光杂志;2003年04期 |
4 |
谢甫珍;文光俊;谢康;杨华军;;推导光栅衍射暗纹和次级亮纹位置公式的一种新方法[J];激光杂志;2005年06期 |
5 |
王易相;;用正确的原始值计算光栅光学元件[J];应用激光;1993年04期 |
6 |
金友;测量应变的光栅衍射法[J];光机电信息;2000年11期 |
7 |
徐杰;徐玓;;分光计和光栅衍射实验介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8 |
王朴;李建龙;;部分相干光光栅衍射新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9年05期 |
9 |
谢甫珍;光栅衍射条纹的最小次极大强度研究[J];激光杂志;2002年06期 |
10 |
董太源,刘建生,张赣源;光的衍射实验的计算机仿真模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11 |
于百英;庄其仁;阮思旭;;采用模压技术的聚合物矩形光栅制作[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2 |
徐海英;缪长宗;刘小廷;;分光计仪器的仿真原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
13 |
張阜權;;光柵的基本原理[J];物理;1955年04期 |
14 |
张永梅,魏丽鹏;用计算机研究光的多缝衍射[J];物理与工程;2005年05期 |
15 |
谢甫珍,文光俊,颜华,姚晓玲,陈俊斌;光栅衍射条纹次极大强度研究[J];激光杂志;2003年02期 |
16 |
王志斌;张记龙;吴峰;;光栅激光告警系统中信号光与天空光的能量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
17 |
谢甫珍;文光俊;谢康;杨华军;;光栅衍射缝间干涉因子次极大强度对称性的菲涅耳半波带法证明[J];激光杂志;2006年01期 |
18 |
黄曙江;;光栅的分辨本领与角半宽度[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19期 |
19 |
王凡;牛萍娟;于莉媛;;高出光率GaN基光子晶体LED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9年05期 |
20 |
黄尚廉;闫许;张洁;张智海;付红桥;;光栅平动式光调制器光学特性分析(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5期 |
|
|
|
|
|
1 |
魏安赐;;光栅衍射缺级的条件和级次[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
2 |
张卫平;万玲玉;杨庆怡;黄萌;郭月波;;光栅的汇合光谱特性和双光栅衍射成像仪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3 |
滕树云;陈小艺;程传福;;光栅的类泰伯效应[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4 |
刘守;张向苏;刘影;任雪畅;李森森;;全息光子晶体的多路导波效应[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
5 |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6 |
杨学东;夏兰;马伟新;;光栅拼接三维旋转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7 |
张诗按;孙真荣;杨希华;王祖赓;;飞秒激光诱导瞬态光栅多级衍射[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8 |
张卫平;何小荣;陈茂鑫;;普通透射全息图的白光再现[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
9 |
梁磊;忽满利;徐琴芳;向光华;孙浩;;点匹配模式方法计算光栅衍射效率[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10 |
陈洪璆;王杰波;曹向群;;离子刻蚀矩形位相光栅衍射特性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