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煤炭直接液化体系高温高压气液相平衡研究

毛学锋  
【摘要】: 煤炭直接液化反应体系为高温高压下气、液、固三相混合物,液相主要是由不同碳数烃类物质组成。液化反应物和产物在三相中的分配和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煤直接液化过程的进程,液化反应体系的高压气液相平衡数据是液化反应过程及反应器设计的基础数据。在2004年立项的“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煤炭直接液化的基础研究”中,02课题主要研究煤液化反应产物的热力学性质。煤加氢液化的物系中,由于氢和甲烷的含量很高,同时又处于超临界状态,这就给液相系统的处理带来很多麻烦。另外氢和甲烷又同属于球形分子,分子都很小,和液化油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大小的差异,形成了极端不对称体系,又增加了对这类体系处理的困难。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煤液化体系的自身特点,通过对煤液化油基本热力学性质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探索相应混合规则,建立根据组成、温度、压力等基本变量预测混合物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传统混合规则的状态方程常常不能准确描述液相行为,尤其是对极性体系,强不对称体系。而采用新型G~E混合规则为桥梁的状态方程.超额Gibbs自由能(EOS-G~E)模型,将活度系数模型和状态方程结合为一体,运用基团模型概念,对于煤液化高温高压且强不对称体系,强极性体系可以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 通过建立煤液化高温高压闪蒸体系,选用PSRK模型自编气液平衡程序EO双层计算法求解闪蒸模型,该程序包括内外两层迭代循环,内层为β循环,外层为K循环,能快速达到收敛结果。一般经过5次左右迭代(外层)便能达到收敛精度要求。利用PSRK模型计算得到了24种组分的气液相组成和气液平衡常数,另外还得到高温高压下氢气在煤液化油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氢气溶解度与温度和氢气分压力的关系,得出: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度都随氢气分压和温度的升高而线线性增大。得出的氢气溶解度—曲线压力拟合直线偏离原点,表明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度规律并不严格遵守亨利定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一种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专利简介[J];神华科技;2009年01期
2 朱晓苏;煤炭直接液化厂商业化项目中美合作签字仪式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举行[J];洁净煤技术;1997年04期
3 王永刚;周建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11期
4 吴春来;;美国、西德专家来华讲学介绍“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J];煤化工;1988年03期
5 汪家铭;;神华集团100万吨/年煤炭直接液化制油示范工程投产[J];化工设计;2009年01期
6 汪家铭;;神华集团1000kt/a煤炭直接液化制油示范工程投产[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1期
7 ;美国的煤炭液化技术[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8年10期
8 凌大琦;;山西建设煤炭直接液化有前途吗[J];山西化工;1981年02期
9 汪家铭;;神华集团100万t/a煤炭直接液化制油示范工程投产[J];化学工业;2009年03期
10 朱晓苏,吴春来,金嘉璐;煤炭直接液化高分散度催化剂的研制方法及其催化机理[J];煤炭转化;1999年02期
11 马斌,郭朝华;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前景分析[J];煤化工;2000年02期
12 何平;煤炭直接液化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作用[J];洁净煤技术;2004年02期
13 ;煤 直接液化高效催化剂[J];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12期
14 章序文;王国栋;;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沪建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年08期
15 ;“煤变油”项目列入国家“十五”计划[J];黑龙江政报;2001年09期
16 李杰,王东胜;煤炭直接液化工艺的探讨[J];洁净煤技术;2005年03期
17 陈梦;徐双;;国内外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分析和研究方向[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18 陈梦;徐双;;国内外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分析和研究方向[J];今日科苑;2010年13期
19 ;神华集团将在新疆建大型“煤制油”项目[J];新疆化工;2006年02期
20 欧阳渊;;煤炭直接液化的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198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金龙;李文博;朱晓苏;;煤炭直接液化残渣加氢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吴春来;金嘉璐;;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吴春来;金嘉璐;;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六平;周颖;邱介山;;沥青质基有序介孔碳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5 党新格;;略论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6 ;煤炭资源节约技术与措施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C];2009年
7 吴秀章;崔永君;;神华10万t/a CO_2盐水层封存研究[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敏;;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促进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十一五”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总结[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9 夏伟平;彭浩;张德祥;;基于微型高压釜的神华补连塔煤直接加氢液化动力学[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熠;CO+H_2O系统中褐煤直接液化的基础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华民;预处理对煤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加压环流反应器冷模实验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2 肖鹏飞;神华高惰质组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与表征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赵渊;煤直接液化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4 王敏;义马煤直接液化性能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鸿宇;硫化氢作为氢源的煤液化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任兴健;煤直接液化工艺温和化[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谢娜;神东煤岩相富集物液化转化规律和油煤共炼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郑化安;煤液化残渣的湿法气流床气化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夏伟平;神东高惰质组煤直接液化反应动力学初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陈永健;含氧官能团模型化合物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华;神华煤炭直接液化法获五国专利授权[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吴春来;煤如何转化成油[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吴春来;煤炭直接液化:有效解决石油供需矛盾[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记者 杨凯;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开工[N];中国煤炭报;2004年
5 记者 胡晓墩 黄颖;神华“煤变油”项目再上台阶[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打造西部新兴能源工业基地[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周建亮;中美第四次能源政策对话在青举行[N];青岛日报;2009年
8 康守永;煤变油:解决石油缺口的重要路子[N];发展导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春霞;洁净煤技术何时走俏市场(上)[N];中国煤炭报;2001年
10 记者 李万刚;“煤变油”产业化在即[N];大众科技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