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湾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国内沿海地区普遍开展了大规模围海造陆工程,特别是在填海工程中普遍结合疏浚工程、吹淤造陆的方法。吹填土与天然海相沉积淤泥形成的双层地基,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等特点,工程实际表明建立于小变形假定基础上的太沙基固结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固结过程,指导设计和施工。所以有必要对吹填淤泥的固结特性和吹填形成的双层软基固结性状开展深入的研究。
本文研究工作以“招商局深圳前湾填海造陆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与室内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对吹填淤泥和海相沉积淤泥的固结特性及双层软基固结性状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吹填淤泥落淤后,仍然发生以自重固结为主的变形,本文推导了以有效应力为变量的一维自重固结方程,该方程考虑了自重固结过程中颗粒体有效应力及渗透系数与体积浓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编制程序SFCCP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该方程能为软基处理前落淤后的土性指标提供一种预测方法。利用程序SFCCP分析了初始压缩性、初始渗透性和初始体积浓度等因素变化对土层孔隙比、体积浓度、自重有效应力、表面沉降及沉降速率的影响,同时对落淤后自重固结过程孔隙比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较为吻合,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利用浙江大学GDS固结仪,对深圳前湾吹填淤泥试样进行了分级加载固结渗透试验,较全面地研究了吹填淤泥的渗透与压缩特性。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压缩变形参数与孔隙比之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固结计算时需考虑这些参数的变化特性。通过吹填淤泥与天然海相淤泥试验成果分析,总结出了吹填淤泥与天然海相淤泥渗透系数k v、有效应力p′与孔隙比e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为非线性幂函数关系k v= ced与( )e = a p′b。
(3)采用Gibson大变形固结理论与Barron轴对称固结问题的某些简化与假定,推导了以超静孔压为变量的双层砂井地基大变形固结控制方程,采用ADI差分格式,编制程序TSDTC进行求解。该程序可考虑双层地基、土体渗透与压缩非线性关系、分级加载、径向与竖向渗流、初始超静孔压分布模式等因素与条件。
(4)利用程序TSDTC将算例固结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程序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了非线性渗透关系k v= ced拟合参数、非线性压缩关系e = a p′b拟合参数、土层厚度比、分级加载、初始超静孔压分布模式等对双层砂井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
(5)结合深圳前湾填海造陆软基处理工程,利用程序TSDTC对吹填双层软基进行了固结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的固结沉降过程曲线较经典固结理论更接近于实测曲线。
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认识吹填淤泥工程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围海造陆吹填场地双层软基处理工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
|
|
1 |
杨顺安,张瑛玲,刘虎中,张红艺;深圳地区吹填淤泥的工程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1期 |
2 |
彭涛,葛少亭,武威,胡鸿彬,简万成,黄少康,侯培丽,江再明;吹填淤泥填海造陆技术在深圳地区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1期 |
3 |
蒋瑞波;张明;;基于Gibson大变形固结方程的软基沉降预测方法[J];水运工程;2011年05期 |
4 |
祁富;石慧颖;;浅谈吹填淤泥地基的加固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
5 |
柯丽丽;黄明勇;苏德荣;邹桂梅;;海砂和电石渣对吹填土理化性状的影响及水盐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
6 |
杨顺安,刘志欣,韦宏鹄,张红艺;深圳南油“314”造地吹填淤泥加固改良浅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年04期 |
7 |
李云华;马哲;张季超;许勇;;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某吹填淤泥地基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
8 |
秦现军;李瑞玲;张明;;吹填淤泥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3期 |
9 |
曹玉鹏;吉锋;;吹填淤泥沉积规律室内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年03期 |
10 |
赵光明;宋顺成;;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无网格伽辽金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
11 |
杨丽红;何蕴增;曲嘉;;实心圆轴扭转问题中的旋率分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2 |
蓝林华;富明慧;陈雁云;;蜂窝材料的非线性剪切行为[J];固体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
13 |
沈峰;钟威;刘桂兵;郭文奇;;通省隧道大变形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14 |
李强兴;;圆轴扭转t—r曲线[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86年02期 |
15 |
王芹轩;轮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87年01期 |
16 |
吕和祥;;不可压缩体在给定位移边界条件下的一种解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
17 |
魏德敏;杨桂通;;刚粘塑性半圆拱在落锤冲击下的大变形响应[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18 |
沈孝明,黄道岸,顾宝章;大变形非线性弹性理论中的新的能量原理[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9 |
杨加明;矩形橡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大变形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20 |
史守峡,白若阳;非线性不可压缩橡胶柱体的大变形罚有限元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