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地下水特征研究

卫俊  
【摘要】:地下水对隧道防排水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围岩水压力、围岩渗水量、围岩渗水化学性质是海底隧道地下水的三个主要特征。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特征,可以为我国今后海底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通车后的运营维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1.在海底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断层地带,高压涌水是一个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地下水流入海底隧道是在高压之下并有无穷无尽的水源,注浆是改善围岩,控制地下水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胶州湾海底隧道超前预注浆方案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注浆开挖后围岩孔隙水压力进行了研究,获得其变化规律。 2.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隧道渗漏水使路面湿滑,威胁行车安全;渗漏水增加洞内湿度,降低风机和灯具的工作效率;海底隧道无法自动排水,围岩渗水量的大小关系到隧道施工和运营期堵/排水方案的制定。本文对二次衬砌前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围岩渗水量进行了试验量测,掌握了整个隧道的渗水分布规律。 本文分析了围岩水压力、围岩渗水量、水头值、注浆堵水效果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海底隧道防排水设计和施工(注浆)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数据资料,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3.海底隧道围岩渗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对隧道防排水系统,尤其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如其中的Cl~-离子、SO_4~(2-)离子,本试验对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地下水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海底隧道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宏;;建设中韩日国际海底隧道的战略构想[J];综合运输;2008年09期
2 王彬;挪威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J];现代隧道技术;1996年03期
3 ;海底隧道黄岛端下周入海 2011年全面通车[J];岩土工程界;2008年08期
4 ;珠三角交通升级换代深珠间拟建海底隧道[J];铁道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5 ;意大利专家提出建设连接欧非大陆海底隧道方案[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4期
6 孔祥金;;英法海底隧道2009年2月恢复通车[J];公路隧道;2009年01期
7 李其桐;大型海底隧道工程[J];四川水力发电;1991年02期
8 江级辉;琼州海峡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初探[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9 凌跃;香港湾仔海底隧道出入口及红棉道绿地改造工程[J];上海建设科技;1997年05期
10 山水;;项目动态[J];建筑;2007年18期
11 ;英法海底隧道有望明年2月全部恢复通车[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5期
12 钱文胜;;穿越海底的来来往往[J];建筑;2009年05期
13 ;克服突水突泥等困难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突破最长风化槽[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14 ;贺国强视察厦门翔安隧道施工现场[J];隧道建设;2009年03期
15 谭忠盛;;沧海变通途[J];百科知识;2010年03期
16 黄雯;李华坤;;下一站,海底!——走进中铁隧道股份翔安隧道A1项目经理部,探秘大陆首条海底隧道[J];建筑;2010年07期
17 吴优;;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空调降温工程简介[J];制冷;1992年01期
18 ;英法海底隧道结构设计和安全设施[J];地下空间;1997年03期
19 路石;冰岛穿过幼年玄武岩修建海底隧道[J];铁道建筑;2001年02期
20 ;中国首条海底隧道5月在厦开建[J];建筑与文化;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琦;;海底隧道突涌水特点及施工风险管理[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Ⅲ)[C];2009年
2 谭志文;;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水设计[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对青岛市湾口海底隧道“工可”评审的意见[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4 董宽民;;胶州湾海底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与实践[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为腾;李术才;薛翊国;赵岩;丁志海;;地质雷达在胶州湾海底隧道F_(4-5)含水断层超前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王在泉;王建新;郑颖人;张黎明;;局部破碎带下海底岩体隧道稳定性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宪堂;王洪立;周红敏;卢立标;;FLAC~(3D)在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郭陕云;;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发展;;孖洲海底隧道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陕云;;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钻爆法海底隧道建设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徐琮垣;东北亚整合交通网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蔚立元;水下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及其覆盖层厚度确定[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炜韬;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段土质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永胜;海底隧道钻爆开挖围岩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东平;海底隧道维修养护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黄明琦;软弱地层大断面(厦门)海底隧道施工稳定性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地下水特征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宋曙光;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渗流与变形规律及覆岩厚度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曾佳亮;厦门海底隧道钢拱架局部锈蚀对支护体系安全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公铭;数值方法确定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厚度的判别准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侯昌银;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土建结构功能性检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罗利锐;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8 童建军;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翔安端砂层地段掌子面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宁军;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半横向通风网络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郭丽丽;海底隧道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及实例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姜书范 伍振;大陆首座海底隧道右线贯通[N];建筑时报;2009年
2 本报专稿 霍然;从首尔钻海底隧道抵北京?[N];世界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孔祥文;大海般的深情 山岳般的厚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记者 杨捷 通讯员 许连峰;武汉人攻克中国首条海底隧道生态难题[N];长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郭春原 通讯员 孔祥文;中国海底隧道科技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N];人民铁道;2010年
6 记者孔祥文;中国海底隧道科技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7 记者 徐榕蔚;威海均为中方登陆点首选城市[N];威海日报;2010年
8 ;海底隧道与过山车[N];电脑报;2004年
9 记者 刘静;我国大陆首条海底隧道右线贯通[N];工人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瑞蔓;体味龙翔海底青黄贯通的喜悦[N];青岛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