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

白玲  
【摘要】: 钢—混凝土复合结构桥梁作为不同于钢桥和混凝土桥的第三类桥梁正受到世界桥梁界的重视。它可以较好的发挥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弱点,使得桥梁建设更加经济合理,所以,在公路、铁路新建桥梁领域(如梁桥、刚构、拱桥、斜拉桥等)以及既有桥梁维修加固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理论、结构形式和构造细节、施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完善,例如:混凝土板裂纹控制、接合刚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与施工的依存性等。为此,本文在总结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和MSC/PATRAN,对超静定组合梁桥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是推动这一结构形式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其中重点研究了组合结构桥梁中剪力键性能,负弯矩区混凝土板裂纹状态及控制裂纹的设计方法,钢与混凝土的接合刚度和施工方法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以及混合结构桥梁中梁墩刚性连接的传力途径及应力分布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连续组合结构桥梁和复合结构桥梁刚节点的3D-FEM计算模型的建立 应用MSC/NASTRAN和MSC/PATRAN建立了较精确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复合刚构桥刚节点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了以正交的两个平行于钢和混凝土界面的弹簧单元及一个垂直于界面的多点约束(MPC)单元来模拟剪力键,以小间隙接触(Gap)单元来模拟混凝土桥面板的开裂,模型中忽略了混凝土板与钢梁接触面间由摩阻而产生的粘着力。该计算模型较好地实现了组合梁和混合梁受力性能(应力和位移)的模拟分析,并具较高的计算精度。 (2)栓钉型剪力键承载力的3D-FEM分析 针对当前剪力键一般通过费时费力的推顶试验来确定抗剪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状况,本文利用MSC/NASTRAN非线性模块实现了对栓钉剪力键推顶试样的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吻合。这使得通过有限元方法的模拟和少量实物试验的验证,就能确定栓钉剪力键的剪切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经费。 (3)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控制裂纹的设计方法 分析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裂纹的产生机制,裂纹与内力(弯矩M、轴力N)和内力重分配的相互关系,裂纹对组合梁抗弯刚度的影响,并介绍了裂纹宽度计算 铁道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方法和限制裂纹宽度的设计方法等,以利于在工程实际中正确认识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 凝土板开裂对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及采用更合理的限制裂纹设计法,提高组合梁的耐久 性。 O)接合刚度对连续组合梁桥受力特性的影响 以三跨连续组合梁桥为算例,详细分析了连续组合梁桥中钢和混凝土接合刚度的变 化(剪力键不同抗剪刚度和匹配布置的变化)以及双层组合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分 析认为,应以剪力键承载力和抗剪刚度相结合的设计概念代替过去只考虑剪力键承载力 的设计概念;连续组合梁的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配置相同或不同抗剪刚度的剪力键均是 可行的:负弯矩区设置柔性剪力键时可以有效限制裂纹产生,但需用加强钢筋来分散剪 力键承担的剪力集中;沿全桥长范围配置刚性剪力键,可以有效降低钢梁分担的弯矩, 减缓剪力键承担的剪力集中,但需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等措施来限制负弯矩区裂纹宽度; 双层组合不仅可以提高中间支点处的截面刚度,减小挠度,而且截面更经济。该研究结 果可为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规范的修改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5)组合梁桥施工方法与设计的相互关系 针对连续组合梁桥的承载结构体系和加载顺序随施工方法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特点, 通过对临时支架法、中间支点升降法、调整混凝土板施工顺序法三种常用施工方法下的 三跨连续组合梁桥内力和变形的计算,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上述三种施工方法对结构内 力、变形和各支点反力的调整能力。分析认为,采用中间支点升降法与调整混凝土板施 工顺序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负弯矩区混凝土裂纹,还可以合理调整钢梁和 混凝土板的内力,并使端支点与中间支点反力更均匀,使组合梁桥的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分析结果有利于连续组合梁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设计和施工方法的有机统一,进而 有利于促进我国组合梁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6)连续复合刚构桥(混合结构)墩梁刚性连接传力的3D-FEM分析 应用有限元方法证实了连续复合刚构桥墩梁刚性节点采用剪力键连接方式可以有 效的传递内力,而且使节点的施工性得到极大改善。分析结果有利于复合刚构桥的设计 和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机,刘德军;帕克西桥节段悬拼关键技术[J];世界桥梁;2003年04期
2 甄晓霞;王荣辉;饶瑞;;钢箱钢纤维混凝土准结合梁剪力键疲劳寿命评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海平;预制剪力墙板的多键连接[J];世界桥梁;1994年04期
4 周安;刘其伟;戴航;周正洋;;预应力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键中的传递[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5 周安;戴航;;简支组合梁界面行为和挠曲变形的理论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6 郭小土;;绵阳会客厅桥剪力键研究[J];河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7 张锦辉;;简支钢箱-混凝土叠合梁结构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8 李勇,郭帅;钢-混凝土组合梁体系转换新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年02期
9 王建新,胡旭辉,钟豪;组合箱梁剪力键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05年20期
10 贾小鹏;刘德军;李小珍;卫星;肖宁;;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梁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9年04期
11 栾冶宏,林宝新;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结构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应用[J];安徽建筑;2002年02期
12 阮文川,丁敬华;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在工程上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13 武晓东,张子龙,陈军,朱同然;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加固改造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5年08期
14 周安;戴航;刘其伟;;预应力作用下组合梁混凝土法向应力分析[J];建筑科学;2006年02期
15 胡旭辉;顾安邦;徐君兰;钟豪;;大堰河桥波形钢腹板箱梁设计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01期
16 胡旭辉;顾安邦;徐君兰;;波形钢腹板箱梁桥设计方法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7 谢小兰;;L_p=44m干接梁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8 陈波,黄勇,马克俭;空腹夹层板有限元分析的两种模型[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19 周安,戴航,刘其伟;体内预应力组合梁混凝土预压应力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20 陈万里;;体外、体内预应力混合配筋与节段预制拼装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光亮;唐光武;;斜拉桥桥塔钢混组合结构剪力键选型试验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陈明贵;刘文江;冯克岩;;东风立交35m+60m+40m结合梁的设计与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铁成;赵程;张小鹏;韦灼彬;;滑移对钢—混凝土组合板挠度影响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乔;武焕陵;唐亮;崔冰;;南京长江三桥桥塔钢混结合段内力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旭辉;顾安邦;徐君兰;钟豪;;波形钢腹板箱梁——大堰河桥设计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德军;童登国;肖林;李小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梁桥中的应用[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杜百计;侯宁;;钢桥面铺装技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王海涛;亓路宽;;钢-砼叠合梁接合部受力特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马克俭;李莉;;新型钢筋砼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国平;;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构造[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玲;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向红;装配式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性能试验与设计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白光亮;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结构行为与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周满春;薄板坯轧制气车大梁钢的控制冷却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占玉林;预应力矩形钢箱混凝土梁的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苏哈布;开孔钢板剪力键的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晋芳;厚板转换层的拓扑优化及选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荣霞;节段接缝剪切变形及其在桩—土—桥梁体系中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久群;钢—预制混凝土板剪力联结构造受力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2 叶洪平;钢—砼组合连续梁桥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彭华丽;改进型PBL剪力键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晨光;特大跨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简化计算方法探讨[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许佳波;斜拉桥主梁钢—凝土结合段连接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赵成栋;PBL键机理与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肖国亮;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彬;装配式钢箱—预应力砼组合梁设计与制作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涛;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钢—砼接头受力分析及安全评估[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张勇;半轴齿轮温(热)精锻成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实习生 王莉莎 特约记者 王继川;名盛广场核心筒创出多项“第一”[N];广东建设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