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若干问题的研究

崔炳谋  
【摘要】: 编组站的工作是由不同部门、多项工种联劳协作来完成的。各级指挥人员既要进行频繁的计划、组织与协调工作,又要及时、准确地下达指挥命令;既要进行浩繁的信息处理工作,又要考虑动态变化的环境影响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因此系统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人工能够掌握和控制的限度。因而,编组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及通讯技术运用新的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模式来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和编组站的综合运输能力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关键问题所在。给出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总体框架。重点研究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目标、原则、信息流程分析、总体结构、功能组成及智能化计划系统间的关系。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主要问题定义为作业组织优化问题,重点描述了编组站调度指挥系统及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钩计划等作业计划子系统的层次关系及其之间的联系。 基于双向编组站的特点,给出了其班计划编制的数学模型,详细地刻画了班计划编制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根据编组站编制班计划的实际,重点解决列车最优的接车场别的启发式算法,有效地解决交换车问题和场间作业平衡,最优的编发场别,最佳的车流来源的算法问题,保证车站的最大出入车数。 在班计划车流分配的基础上,细致地刻画了阶段计划中调车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到发线使用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生产的不同需要,定制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的算法,满足铁路编组站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到发线的使用也是根据车站的不同目标进行研究设计不同的算法,从而使问题解决。作为整体完成了解体顺序、驼峰使用、编组顺序、牵出线使用、各种调车机车的运用的优化算法。并以编组站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充分考虑调车机、驼峰、牵出线的使用,使模型符合编组站实际。同时在编组顺序安排及解体、编组调车机安排使用了大量的知识和规则,在不同的车站的不同作业方式更改规则即可适应各种编组站的情况。 本文使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解体钩计划自动编制问题,重点解决解体照顾编组、活用股道、编组隔离限制、调度命令及铁路电报的自动处理,空车处理等。用产生式规则的形式体现专家系统的判断知识,以模仿解体专家的推理过程,实现编组站解体调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尤其在股道的智能选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编组作业的特点,由于直达、直通及区段列车可能在不同的线路上集结及编组隔离要求,将其的优化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成组或站顺编组的摘挂列车编组问题,从而借助于车组下落、方案剔出及钩数优化、调动辆数平衡等等方法,以最少的钩数和最佳的调动辆数完成编组调车钩计划的编制。同时对取送车钩计划自动编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取送车的算法步骤、算法流程图及实现的方法。从而使编组站的取送车钩计划达到自动编制的水平。 当各种计划编制完后,下达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进路条件,具体分解任务,调度进路,执行计划。本文分析编组站作业进路选排问题的本质,提出了将编组站作业计划自动执行实现的算法步骤分为路径分解和进路调度2个核心部分的思想,进而给出了路径分解问题的算法。通过构造站场设备网络,求两点通路,匹配联锁表,确定折返走行点等合理算法,快速分解通路,为提高车站设备的利用率奠定基础。提出了进路调度的数学模型,以各任务的延误时间加权值总和最小为最优目标,以任务的前后工序选择路径为动态约束,建立编组站作业进路调度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思想求解。编码采用定长染色体,长度为任务的工序数,每个工序采用2段制,编码中的顺序唯一地确定了每工序对指定进路占用的起讫时间和指标递推,设计基于优先规则的编码算法步骤。为保证解的可行性,将编码合法化,对工序进行拓扑排序。递推计算工序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而计算编码的目标值,并将其转化为适应值。采用轮盘赌与最优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设计基于位置成组移位的杂交算子和随机交换的变异算子。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该方法收敛速度快,能进行进路自动选择。 文章的末尾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问题工作流驱动的应用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到达解体、编组出发及直通列车的在站作业流程,整个自动化的驱动时机,并给出了借助MQ消息队列的方式的工作流实现的逻辑图。从而使综合自动化的流程自动驱动,提高我国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宏舟;;CIPS系统在武汉北编组站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0期
2 刘士龙;;发挥综合调度室作用优化运输组织的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4期
3 何会兵;;编组站实旋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分析[J];上海铁道科技;2011年02期
4 黄文静;丛培杰;;变电站交换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J];大众科技;2011年08期
5 白鑫;王敬巍;;高负荷可控减速顶的研制及在波兰扎布莱诺站的应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1年02期
6 殷勇;彭其渊;;铁路编组站布局的双层规划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7 刘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浅述[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陈明伟;闫伟;;发挥站机一体化优势提高编组站生产效率[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9 刘志勇;;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干扰措施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6期
10 崔丽荣;;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遥信量误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9期
11 谢夕勇;;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微机保护抗干扰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6期
12 熊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13 鲁春燕;张伟;;基于综合自动化的变电站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14 井庆胜;张雷;;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15 黎浩东;何世伟;王保华;申永生;;铁路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研究综述[J];铁道学报;2011年08期
16 熊坚;漆昕;刘正喜;;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编组站作业组织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17 李长斌;包振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及接口问题的探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1年02期
18 任少卿;;柳州南站驼峰解体能力优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7期
19 孙志强;;迎水桥站改扩建的车流调整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20 赵铭;;解体计划自动编制系统在武汉北站的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竹红;;做好电算维护确保车站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A];中国铁道学会第三届标准计量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旭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探讨[A];2004年自动化驼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才;王振;;煤矿地面供电自动化综合系统[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孟繁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10kV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综述[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1)[C];2011年
5 孟繁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10kV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综述[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1[C];2011年
6 刘奕华;;广东省综合自动化技术开发应用与思考[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7 高华;高云;;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八钢70t电炉中的应用[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沈云松;姜伟;于富玲;;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介绍[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晓蕾;吴伯元;赵占怡;;天津水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水工业电工专委会第一届第二次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锋;;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岱庄煤矿选煤厂的应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炳谋;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陈刚;铁路编组站运营系统动态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黄孝章;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研究及系统实现[D];北方交通大学;1998年
4 薛锋;编组站调度系统配流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肖志怀;水利枢纽闸门维护自动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传文;流程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若干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正彬;区段站阶段计划调整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曹学明;加速货车循环相关运输组织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程作仁;基于平台的SoC系统综合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程学庆;列流图自动生成与空车调配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车辆实时跟踪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郭寒英;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彭强;铁路编组站扩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周泽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规划与实施[D];天津大学;2011年
5 汪滨勇;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分析设计[D];南昌大学;2011年
6 王烁;考虑解编顺序的编组站阶段计划配流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雪辉;抚顺石化乙烯工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范黎锋;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新宇;吉林石化6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巩向伟;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贾红 田建芬;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科研成果通过验收[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2 毛艳 贾映娜;杉木树矿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一期工程峻工[N];经理日报;2009年
3 郑朝英 张文佳;管理展新貌 设备获新生[N];国家电网报;2011年
4 记者 柯皓 通讯员 刘家华;亚洲最大编组站呼之欲出[N];湖北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袁永江 杨茂森;武汉北铁路货运编组站投入运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6 于升 胡晓勇;鹤岗220千伏金山变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竣工[N];国家电网报;2009年
7 通讯员王艳佩 记者杨沛洁;八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一期工程正式投运[N];平顶山日报;2010年
8 王志国;铺好轨走好路[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甘林曹宁;成都北编组站正式开通[N];人民铁道;2007年
10 李良苏 张英智 江浩;誓把红旗插上高地[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