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腺摄影中影像质量与剂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与屏片乳腺摄影系统(Screen Film Mammography,SFM)在影像质量与授予剂量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对各种乳腺摄影方式的系统研究,探索其各自的影像质量与剂量关系,以及各系统之间影像质量与剂量的比较关系。
材料和方法
选取一种屏片摄影系统、一种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和三种计算机X射线乳腺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利用两种乳腺摄影模体(CDMAM,TORMAX)获取不同摄影系统的影像,并根据所用摄影条件确定获取影像所接受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采用实验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物理评价与临床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影像质量随AGD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相同或相近AGD时不同类型成像设备的影像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影像质量随AGD变化的趋势: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不管是SFM系统还是CR系统,当AGD改变时,其对TORMAX模体成像的细节综合评价指标变化并不明显。而对CDMAM模体成像的细节评价结果显示,随剂量增加,所有数字摄影系统的影像质量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显著;对DR而言,在剂量分别为2.01mGy和2.31mGy时影像质量基本一致。对Fuji CR而言,在剂量分别为2.00mGy和2.36mGy的影像质量基本一致,对Konica CR而言,剂量在1.70mGy至2.40mGy之间的能量范围内,其影像质量基本一致;对SFM而言,随剂量增加,影像质量首先有所改善,随后随剂量继续增加,影像质量有所降低,具有明显的最优剂量点,对应的AGD在2.4mGy左右。
相同AGD不同类型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比较结果:SFM的高对比空间分辨力可达到13 lp/mm以上,数字摄影系统的高对比空间分辨力亦均能接近其理论水平;SFM系统的IQF介于Fuji CR系统,Konica CR系统,PCM系统和DR系统的IQF之间,但与上述三种CR系统的IQF差值均小于5;Kodak CR系统的IQF最大,与SFM的IQF相差在10左右。
结论
所有的乳腺摄影系统,在常用曝光条件下,随着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先有所提高,然后随着剂量继续增加,影像质量变差或趋于平稳,其中SFM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拐点,即该剂量点影像质量最好;总体而言标准模体获得最佳影像质量的AGD范围为1.8mGy-2.5mGy:
在上述最佳剂量范围内,DR成像板的固有宽容度比其他乳腺摄影系统的要好,且在整个常用条件剂量段,其影像质量都好于SFM系统和CR系统;然后为PCM、SFM,普通CR系统的综合影像质量较差;在普通CR系统中,IP像素大小为100μm的CR乳腺摄影系统综合影像质量最差;
在常用曝光条件对应的剂量范围内,屏片系统在空间分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随着剂量的改变无明显差异,但在密度分辨力和阈对比度细节的成像能力方面,数字摄影系统获得的影像好于屏片系统或与其相当;同时CR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和阈对比度细节受IP像素大小的影响较为明显。
使用AEC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目前临床使用的AEC模式还不够完善,尤其是CR系统的AEC模式与其IP之间还不够匹配,应该在充分考虑线质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前提下,合理设置AEC模式的曝光参数,这在临床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
|
|
|
|
1 |
刘澜涛;尉可道;王建超;岳保荣;;不同类型乳腺摄影中受照剂量的现状[J];中国医学装备;2008年01期 |
2 |
陈扬;谢楚华;;质量控制在乳腺摄影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6期 |
3 |
;专栏——乳腺摄影(诊断物理)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1年03期 |
4 |
王晓安;李坤成;;影像压缩对于乳腺小结节诊断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08期 |
5 |
陈燕;;CR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
6 |
李桂兰,王连祥,李海晓,许呈钊;X线乳腺检查—钼靶X线乳腺放大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0年03期 |
7 |
曹厚德;赵泽华;;乳腺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述要[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年05期 |
8 |
朱彦明,房玉奎;自制暗盒用于乳腺摄影的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9 |
;“富士数字乳腺摄影临床基地”挂牌仪式在杭州邵逸夫医院举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4期 |
10 |
李坤成;冯树理;;X线乳腺摄影质量控制与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6期 |
11 |
N.Karssemeijer;A.M.Bluekens;D.Beijerinck;J.J.Deurenberg;M.Beekman;R.Visser;江峰;;在基于人群的乳腺癌筛查项目中采用数字乳腺摄影5年后的筛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1期 |
12 |
马德香
,张桂兰;乳腺摄影中数字密度补偿技术可提高乳腺周边部的显示[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年04期 |
13 |
张亚男,尤承忠,陈卫东,汤文浩,刘万花,郑凯尔,何洁;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原位癌中的外科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01期 |
14 |
李云凌;赵斌;冯鑫至;;乳腺摄影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10期 |
15 |
D.L.Miglioretti;R.Walker;D.L.Weaver;D.S.M.Buist;S.H.Taplin;P.A.Carney;唐光健;;月经周期不同周数行乳腺摄影筛查正确性的不同[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
16 |
鲍润贤;微焦点点片放大乳腺摄影对评价成群乳腺微小钙化的进一步经验[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1年06期 |
17 |
尚延海;乳腺摄影与实时超声对实性乳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年04期 |
18 |
张化一,金艳芹,张新毅,阴祖栋,蔡志春,田佰柱;用ALVIM统计学体模TRM评价移动DR探测板乳腺摄影[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7期 |
19 |
宛然;武春雪;刘澜涛;秦乃姗;蒋学祥;;相同平均腺体剂量下PCM系统与SFM系统和CR系统乳腺摄影的影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3期 |
20 |
苏布沙,刘洪,王长山;乳腺摄影技术的操作体会[J];农垦医学;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