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与利用研究
【摘要】:
背景
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仍然不能满足全方位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有效减少新发HIV感染的干预措施,但随着女性受艾滋病影响程度的增加,需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投入以应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所面临的巨大需求。然而目前国内缺乏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与利用的研究,缺乏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干预措施的评价,缺乏指导资源投入、优化、合理配置与利用的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本研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主要从项目全成本角度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进行了描述,对干预措施进行了经济学评价与分析,对资源投入与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服务需求进行预测。为卫生决策部门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收集2003年~2006年广西贺州八步区、新疆伊宁市、云南陇川县和瑞丽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状况,以及项目实施期间孕产妇HIV抗体筛查情况,以及为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提供干预服务的情况,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成本测算,并通过计算每发现1例HIV感染孕产妇、避免1例儿童新发感染HIV和挽救1个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的成本对项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资源投入的6个经验因素及运用主成分分析拟合的3个综合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构建“需求指数1”,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构建资源需求预测模型。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有关参数信息,建立决策树模型,比较不同服务策略的差异,并进行敏感度分析,。
研究结果
2003~2006年研究地区共投入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资源折合人民币4,440,951元,国家财政投入是主要来源,占85.58%。运用这些资源,共为7,064人次提供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能力培训;为75,797名(63.75%)孕产妇提供了免费的HIV抗体筛查,筛查率逐年上升(P<0.001);通过项目确诊485例HIV感染孕产妇,其中126人自愿终止妊娠,359人分娩,活产婴儿355例;项目为213例(59.33%)分娩产妇和283例(79.72%)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供了免费的抗病毒药物,为87.8%的随访婴儿提供了免费的奶粉。依据HIV母婴传播率为13.8%进行估计,项目地区共避免95例儿童感染HIV,挽救2,375个DALYs。依照全成本核算的角度,每例孕产妇HIV抗体筛查平均费用为人民币36.51元,孕产期明确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平均成本为5,512.03元,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HIV的成本是46,747元,每挽救1个DALY的成本是1,870元人民币,折合231美元。但项目中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超额死亡抵消了19.6%的项目所挽回DALYs损失。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逐年增长,不同地区间资源投入有差异,与地区人均国民收入(P<0.01)、地区人口规模(P<0.01)、女性HIV感染水平(P<0.1)与服务需求(P<0.05)等指标相关(P<0.1)。4个研究地区资源流向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人群HIV感染率为0.036%是常规提供孕产期HIV抗体筛查,项目成本效益均等。“提供免费的HIV检测,孕妇可以知情拒绝检测(opt-out)”的筛查策略净现值指数在成人HIV感染水平和母婴传播率的不同点值均高于自愿选择HIV检测策略。
主要结论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随着需求而增长,资源流向基本合理,但资源流向模式尚未成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干预措施效果明确,有效减少儿童艾滋病的新发感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成本控制良好,以较低的成本避免了新发儿童HIV感染;应适时扩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的覆盖面,“提供免费的HIV检测,孕妇可以知情拒绝检测”策略具有更高的效率。地区人口规模、女性HIV流行水平及妇幼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影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的投入。然而,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需求巨大,整体投入尚显不足;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超额死亡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面临的巨大挑战。
|
|
|
|
1 |
王临虹,方利文,苏穗青,王芳,乔亚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04期 |
2 |
郭湛英;孔笑眉;;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考察报告[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
3 |
尹梅;袁辉;;罗马尼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2期 |
4 |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孕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年03期 |
5 |
方利文;;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年05期 |
6 |
施建春;卢千超;丁琳;赵涛;;南阳市2003年~2006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现况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
7 |
夏建红;王临虹;朱明若;;风险沟通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管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2期 |
8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用直报系统[J];卫生软科学;2008年03期 |
9 |
王芬;李桂银;;鄂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体系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0期 |
10 |
张晓辉;鲍利琴;邱丽倩;;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02期 |
11 |
李焱;王历辉;张小秋;;吉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06期 |
12 |
王玉华;;方城县3例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的调查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3期 |
13 |
夏建红;王临虹;赵庆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中多部门合作的障碍[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1期 |
14 |
王历辉;;吉林省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4期 |
15 |
张燕;郭光萍;蔡睿;朱亚屛;李慰;;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3期 |
16 |
郭光萍;张燕;蔡睿;汪永忠;周红;万英;庄永彪;;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10期 |
17 |
陈婕;夏洁萍;;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知情况[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11期 |
18 |
周凤荣;张蓬;范媛媛;王谢桐;陈志欣;;山东省部分地区2008-2011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
19 |
黄佟莉;王英翔;冯持真;陆珊珊;王立华;李金凤;;江门地区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现况调查[J];吉林医学;2014年06期 |
20 |
冯铁建,张丹,庄志雄,张英姬,刘小立,陈琳,王晓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深圳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6期 |
|